能源危機驚醒:後疫情時代更需要合作 文:若耶溪

香港今日氣溫明顯下降,但畢竟是熱帶地區。相反歐美民眾則比較惶恐,紛紛希望這個冬天不太冷。因為近期全球能源品種輪番漲價,從一次能源到二次能源,煤價大漲,天然氣更是漲出「天價」,從而倒逼電價上漲,現在又蔓延到原油;所波及範圍,始於歐美,隨即蔓延至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這給疫情後的經濟復蘇蒙上了陰影。全球能源現狀生生從價格飆升演進到危機四伏。

如果能源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那麼主要工業企業可能會大幅減少生產活動或完全關閉,這最終導致經濟進一步衰退。事實上,當前能源價格的飆升已迫使部分企業,尤其是歐洲和亞洲的企業,開始停止生產。

造成此番能源危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供給方面出現缺口,去年開始的全球新冠疫情,其影響和惡果正逐漸發酵。首先國際社會自新冠疫情蔓延以來,各國經濟、生產、經營活動等因防疫被迫中斷,掩蓋了全球能源緊缺的問題。它導致全球主要產油國和輸出國紛紛大幅壓低產能,以保市場穩定。國際上對全球能源緊缺的物資、技術、市場準備因此嚴重不足。隨着全球疫情在局部地區得到緩解後,復工復產地區恢復加大對能源的需求,能源短缺一下子凸顯出來。

其次,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世界主要經濟體為「減排」加快推進綠色能源轉型。但今年全球很多地區出現極端天氣,而新能源在當前發展階段存在供給穩定性不足問題,拖累了綠色能源發電。譬如在今年,依賴風力發電的的歐盟就遭遇了無風環境下出現的能源不足問題,這毋疑增加了對傳統能源的發電需求,這使得本就脆弱的能源結構「雪上加霜」。

再者,隨着冬天供暖季的到來,整體的用電需求尤其是火電的發電需求,會呈現季節性的上升。根據NOAA和EIA的最新預測顯示,2021年冬季大概率出現極寒天氣,但目前的傳統能源供應短期無法明顯擴張,全球的能源危機或將進一步發酵。

當前新冠疫情下的經濟復蘇正在推升全球的通脹水準,在後新冠時代,我們遇到了這次能源危機,帶給我們多點驚醒。

一、無論是經濟復蘇還是能源供給,都是需要全球一起去面對解決的問題。大至歐洲,都需要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供給,更別說香港、新加坡這些小地方了。由美國掀起的貿易戰開啟的去全球化,已經給全球經濟帶來深遠的影響,如果各個國家和地區不攜手合作,根本無法應對這一場能源危機,也不能在疫情後得到很好的經濟復蘇,誰也不能獨善其身。

二、此次能源危機也反映出傳統的化石能源在供能穩定性上的優勢以及清潔能源發電韌性不足。對於中國來說,能源結構調整無法一蹴而就,在新能源發電尚未形成可靠的韌性、儲能技術尚未成熟的情況下,預計全球對化石能源仍將存在不可避免的依賴性。能源轉型之路最終的目標不僅僅是清潔能源,而是具有韌性且可負擔的清潔能源。

文:若耶溪

前傳媒工作者,現從事金融業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