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公屋」豈能變成「貴價臨屋」? 政府須提防政策變形走樣

政府公布首批「簡約公屋」的四個選址,全部位於較偏遠的新界地區,並計劃向立法會申請合共321億元的撥款,其中用於建築及設計的費用合共267.9億元,若按這一數字計算3萬個「簡約公屋」的成本,大約每個單位約需90萬元,比傳統公屋、居屋更高。「簡約公屋」顧名思義,就是建築和材料都較簡約,只供短期使用的公屋,而造價成本竟比居屋更高,政府就此必須有所解釋,才能釋除公眾的疑問。

四個「簡約公屋」的選址,分別位於屯門、元朗和上水,其中屯門的兩幅地屬官地,鄰近輕鐵站,政府計劃興建16至18層的「簡約公屋」,提供約7000個單位。而位於元朗及上水的土地,則屬私人發展商借出的土地,將會興建較一般低層「簡約公屋」。

政府向立法會申請的撥款中,有267.9億元為建築及設計費用,按政府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的計劃,平均每個單位的建築成本約為90萬元,而根據政府的資料,興建傳統公屋的平均成本約為65萬元,居屋每個單位的建築成本為76萬元,而過渡性房屋的建築成本約為55萬元。比對這些數據,「簡約公屋」的建築成本高達90萬元,確實令人難以接受。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事後解釋說,不能簡單地以總的建築撥款申請,除以3萬個單位來計算每個「簡約公屋」的建築成本,又稱,「簡約公屋」的成本與過渡性房屋相若,因為一部分高層「簡約公屋」須打地基,還須加固結構及安裝機電裝備,因此所需費用較高。

房屋局局長 何永賢
房屋局局長 何永賢

不過,僅憑這樣的解釋,恐怕未能釋除公眾心中的疑惑,傳統公屋、居屋難道不需要打地基,不需要裝機電裝備?政府當局仍須向公眾提供「簡約公屋」更詳細的成本數據,才能釋除公眾的疑惑。

既然需要這麼高的成本,又要打地基,又要建高樓,為何不直接興建傳統公屋?尤其是在屯門的兩幅政府官地,是否可以重新就土地使用作規劃,改為興建傳統公屋?否則,在這兩塊土地上用兩年時間興建的7000多個「簡約公屋」,用了5年又要拆除,是否符合善用公共資源的原則?政府有必要就此作出更進一步的解釋。

政府推出「簡約公屋」的用意,是因應傳統公屋興建時間較長,大約需要5至7年時間,因而希望能以快速建成的「簡約公屋」,讓一部分已輪候公屋三年以上的家庭,盡早解決居住困難的問題。這對一些居住在劏房、寮屋等不適切房屋的家庭來說,確實是一項德政,也得到社會廣泛的支持。

但這並不表示,可以不計成本地去做這件事,否則的話,可能根本不須覓地建屋,改為以公帑租用現有的酒店、私樓,效果或更佳。「簡約公屋」政策能否成功,重在簡和快兩個字,不僅建屋的程序要簡、工序要約,所用材料、涉及的成本都應簡約,而建築的速度要快,這才符合社會的期望。

「簡約公屋」如果最終變成價格昂貴,但質素簡約的臨時性公屋,又地處偏遠,而少人願意入住,則是這項政策出現變形、走樣的表現,對此,政府當局不可不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