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樓望穿秋水 上車錦上添花

「上樓」與「上車」緩急程度根本不用比較,前者水深火熱,後者因為居屋減價而錦上添花。香港大學及關注基層住屋聯席一項調查,探訪全港最多劏房的油尖旺、深水埗、九龍城三個地區,發現1700多個分間樓宇單位被劏成5400多個房間,整體單位數目比原本單位多出八成半,其中更有一劏九房的單位,每間劏房平均面積六、七十平方呎,除了居住環境惡劣之外,有關單位因為加建廁所廚房牆壁、令到樓宇結構因負荷過重產生危險,特別是這些殘舊唐樓。此外,這個調查並沒有涉及基層中基層蝸居籠屋市民,苦況不為外人道。

另一邊廂,林鄭月娥推出壓抑樓市六招,其中一招居屋以震撼價出售,由過往七折減為五二折,事實證明,居屋減價、市場樓價並沒有回落,地產代理樓價指數反而上升,居屋減價只是為了中籤者添喜悅,出售數量固定,沒有更多人因而可以「上車」。

香港的房屋政策分為資助房屋及出租房屋,資助房屋低於市價售出,出租房屋以低廉租金讓合資格市民入住,目前超過二百萬名市民住在公屋,另外等待「上樓」期已超過五年,除了上述劏房、籠屋住客之外,尚有一批入夜後到天橋底、商場外「霸位」或者到24小時快餐店休息。我們無意低貶這批基層,香港樓價跌至一千元呎價亦無能力「上車」,唯一希望可以「上樓」過正常生活。

香港是個富裕社會,坐擁鉅額盈餘,改善基層生活環境義不容辭、亦刻不容緩,沒有市民會反對,只可惜特區政府放上大量精力壓抑樓市,希望更多人「上車」,慷納稅人之慨,居屋售價再減,但是公屋輪候時間年年「失守」,有人等上樓望穿秋水,有人低價置業歡天喜地,資源運用不公平莫過於此。如果擔心置業困難演變成政治風暴,難道輪候公屋要等十年、八年,怨氣還會少嗎?

解決房屋問題特區政府兩條戰線,照顧住屋需求及幫助市民上車,目標極不清晰,兩邊不討好,平心而論,買樓置業屬於投資行為,有人10萬元一呎買件「玩具」與特區政府何干,有人三百幾萬買個200呎納米單位,後果自負,不必眼紅、不必惋惜,亦與特區政府無關,特區政府只有一個責任,解決住屋問題。

市民置業普遍有兩個心態:(1)樓價只升不跌;(2)業主苛索租不如供。假如市場租金回落,買樓投資回報率太底,買樓意欲自然下降;租金下調,「有心人」亦不急於「上車」,今期4400個居屋單位,如果只租不賣,的確可能發揮平抑樓市作用,大量租盤以市價五至七折供應,計劃買樓市民「停一停、諗一諗」,享用廉價租金,又何必為首期、供款傷腦筋,出租居屋一舉三得,平抑樓市、照顧部分市民住屋、為納稅人儲備土地,特區政府何樂不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