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過失不能推給下屆政府 香港問責制有改善空間

特區政府應對第五波疫情出現嚴重失誤,直至目前,這一波疫情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七千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27日)在每日抗疫記者會上,被問及是否需要進行全面檢討時表示,現在仍處疫情期間,她不認為應分心處理一個這麼大規模的調查,相信下屆政府會認真處理,如下屆政府需要,她本人樂意提供意見。特首的這番話,引起社會對她個人會否競逐連任產生多種議論,而更需要引起社會注意的是,特區政府自我糾錯的能力,以及政府主要官員問責的制度,確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香港第五波疫情導致百多萬市民染疫,超過七千人死亡,這當然與Omicron病毒本身是一種傳播力極高,殺傷力極大的病毒有關,但是,絕不能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卸至疫病的兇猛。香港這次出現前所未見的重大損失,特區政府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疫情稍為回落,市民剛從驚恐中平靜下來,社會上已經出現要求特區政府檢討的呼聲,可見社會和市民大眾對特區政府應對不力,是存有較強烈的不滿的。

特首的回應,是要將檢討交給下屆政府,在疫情完全受控之後,再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檢討。這種思維其實廻避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社會及市民大眾要求特區政府作出檢討,實際上是要求政府及時調整政策措施,改正錯誤,整肅官場,迅速提升整體應對疫情的能力,盡最大限度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將損失減至最小。而林鄭拒絕了市民大眾的這一要求。

回顧特區政府應對第五波疫情的整個程,缺乏整體的自我檢討、自我糾錯能力,又不能謙虛地聽取社會民意,就是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自第五波疫情出現以來,特區政府多番出現失誤,延誤了抗疫的關鍵時機,特區政府雖然也作出多項政策調整,但給人的觀感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零零碎碎地拆東牆補西牆,結果往往是手忙腳亂,永遠落在疫病之後,永遠處於被動補救,而未能主動抑制住疫情,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未能及時作出整體性的檢討,調整總體政策措施方向。

從2019年底出現新冠疫情以來,市民大眾所看到的是,內地多個省市,一旦出現較嚴重的疫情,首先撤換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員,這種做法,並不僅僅是向官員問責,更重要的是,透過問責和人事調整,整體上調整抗疫思路,全面改變應對策略,同時整肅官場,調動起社會的整體積極性,讓抗疫工作出現全面性的改變。

不論是最早期的武漢市、湖北省在疫情失控後立即撤換主要官員,還是近期深圳出現疫情,撤換廣東省公安廳副廳長等多位官員,都有這樣的效果,這是真正體現官員問責制,真正做到有錯就改,及時糾錯,向民眾負責。而內地的經驗已證明,相關的做法確有及時糾錯,能夠立即令地方政府的整體抗疫工作,發生全面改觀,扭轉形勢。

香港空有主要官員問責制,卻一直沒有真正落實這一制度,不僅受到香港社會各界和市民大眾的多番質疑,也早已引起內地一部分民眾的質疑。內地知名人士司馬南不久前提出一個問題:香港有個事兒,我想不通。在內地,如果哪個城市出現像香港那麼嚴重的疫情,甚至百分之一那麼嚴重,相關的負責人都須負責,但香港卻沒有人負責。「一國兩制」意味着懶政、低效率行政,致使人民利益受損失而不必負責任,這是「一國兩制」的本意嗎?

司馬南的這一問,在內地引起回響,在香港社會也引起較大的共鳴,這就是社會上出現要求特區政府進行全面檢討的背景。但是,特首似乎仍然沒有看到這一問題,拒絕立即進行全面檢討,也沒有任何一位官員、政府部門有就自身存在的缺失、錯漏作出深刻的檢討,負上應有的責任。

市民要求特區政府檢討、糾錯,要求政府官員負責,並不是想讓特首和政府官員難堪,而是希望特區政府能真正承擔起自身的責任,向中央負責,向市民負責。特首將這些問題推給下屆政府,這難道就是問責制的本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