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康碼有助提升抗疫水平 政府須考慮細節便利市民

創新及科技局昨日(2日)公布「香港健康碼」(簡稱「港康碼」)系統由本月10日上午9時起,開放給市民網上申請註冊帳戶。「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3.0版本亦會同步上架。「港康碼」千呼萬喚始出來,標誌着香港的抗疫水平再上一台階,落實好「港康碼」是實現恢復通關的前提條件,政府必須總結好過往的經驗,在細節問題上做好更周詳的準備,市民亦須更好地做出配合,共同提升抗疫水平,早日實現通關。

創新及科技局公布,「港康碼」申請人須登記姓名、身分證明文件號碼和簽發日期、聯絡電話號碼、居住地址等資料,並上載在港住址證明。若申請人未能提供在港住址證明或系統未能核實住址,則須等候由政府發出的確認信件,有關信件寄到申請人登記的住址,方可啟動帳戶。

市民下周五(12月10日)早上9時起可到港康碼網站註冊,「安心出行」屆時亦會升級至3.0,方便市民上傳過往21天行蹤紀錄。創科局局長薛永恒表示,要申請免檢疫通關,須要通過「港康碼」申請轉碼到「粵康碼」或「澳康碼」;不需要過關的巿民可自行決定是否申請「港康碼」及更新「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至最新版本。

新冠疫情全球流行已經接近兩年的時間,對全球經濟、社會和人類的日常生活都帶來極大的影響,過去近兩年的實踐證明,內地的「清零」抗疫,才是最科學、最有效的抗疫措施。回顧過去兩年香港的防疫、抗疫過程,一直受到中國內地和西方兩種抗疫模式的影響,只有在逐步向內地「清零」模式靠攏之後,抗疫的效果才得到較好的提升,實現較長時間的本地「清零」。

「健康碼」的抗疫模式,早在2020年初,湖北省和武漢市出現嚴重疫情,並向多省市擴散之後,內地已經推出的模式,採用大數據科技手段,科學抗疫,並且起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令內地的疫情可以在兩個月內基本受控,成為全球抗疫最成功的國家,大幅度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帶來的影響。
在內地「健康碼」抗疫取得成功之後,社會上已經有很強烈的呼聲,希望特區政府也採用這種模式,但特區政府並沒有立即採納,僅推出半桶水的「安心出行」,加強防疫,直至今日,為了回應市民越來越強烈的要求恢復與內地通關的呼聲,才推出「港康碼」。

特區政府的決策和行動,雖然與市民的期望有明顯的落差,但最終還是推出了「港康碼」,這標誌着特區的抗疫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仍然值得肯定。疫情為香港帶來巨大的損失,做好抗疫必然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價。「港康碼」要求記錄申請者的多項個人資料,記錄行蹤,確實在保障個人資料安全上增加一定的風險,也會為市民大眾帶來一些不便,但是,相比起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損失,這些成本和代價是值得付出的,市民應配合政府,落實好「港康碼」,讓香港早日擺脫疫情的困擾,實現經濟復甦。
與此同時,鑑於市民對使用「港康碼」時,擔心個人資料安全的問題,政府當局必須加以重視,要研究出完善的方案,確保市民的個人資料,不會因為使用「港康碼」而導致損失,如果政府做不到這一點,又如何能讓市民安心地使用「港康碼」?

對於使用「港康碼」可能給市民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政府必須進行更細緻的考慮,做好配套。上一階段,政府在推行「安心出行」的過程中,曾經因為給市民帶來一些不便,而引來社會的不滿情緒,總結過去的經驗,主要是數碼鴻溝的問題,由於「港康碼」、「安心出行」涉及到每一位市民的日常生活,會令一部分沒有智能電話或不懂得使用智能電話的市民,感到不便,主要是長者和兒童、青少年,如何解決好這一問題,政府必須要有周詳的考慮。

其實,內地、澳門等已經推行健康碼的地區,有很多確實可行的經驗可供借鑑,比如,廣東省的「粵康碼」可以由家長代管理家中老人和幼童的健康碼,也可以用長者咭取代智能手機使用健康碼,這些都是可以參考的措施,特區政府應積極考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