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創業】(1) 牛津哈佛高材生棄醫從商 明偉傑:人生沒有固定答案

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牛津大學客座研究員、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生,明偉傑今年33歲,有着亮麗的醫學界學歷,但他沒有在醫生的崗位上停下來。在不斷自我增值的過程裏,明偉傑接觸到醫學上的高新技術,於是他勇敢創業,目前是深圳奧斯添醫療科技公司的總經理,中山大學副教授,他正利用自己的醫學專業知識創造未來。就如明偉傑所說,人生,並沒有固定答案,年輕人應多嘗試新事物。大灣區包括11個城市,結合這些城市的優勢互補,將是年輕人創業的好機遇。

文:周 萱 圖:黃冠華

明偉傑說,人生沒有固定答案,要不斷嘗試。
明偉傑說,人生沒有固定答案,要不斷嘗試。

明偉傑,土生土長香港人,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小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長大。兄弟四人,父親是酒樓廚師。明偉傑身為長子,深感父母生活艱辛,而父母卻非常重視對子女的培養教育。當年儘管生活艱苦,父母也要省吃儉用,為兄弟幾人買一台電腦,令他們有機會學到很多知識,而爸爸雖然只有小學程度,但也盡可能回答幾兄弟一些十分幼稚的問題。

父母教導求知識不是求分數

他說,記憶最深刻的一次,他問父親為甚麼只有一個太陽而不是十個?父親的回答令他至今銘記。父親說:「可能有10個太陽,但我們目前只能看到一個,或許你以後會自己再找到答案。」明偉傑感恩父母教導他讀書不是求分數而是求知識,所以不必拿到100分,但要做個好人,服務社會已經很開心。

少年時期的明偉傑是個求知慾很強的男孩,從小到大只對機械人及電腦感到極大興趣,那時心中所想與醫學完全無關。只是中學時期因一次小手術,感覺做醫生可以幫助人而興起從醫的想法。然而他又想,醫生可以幫助的只是一小部分病人,如果做醫生的老師豈不是可以幫更多的人?所以在中學後期要選擇職業方向時,決定了要從醫科作起步。

他說當時對科技的興趣加上對醫學的理想,種下日後事業由醫學科研再轉到醫療器械研究方面。後來到內地讀書,增加了他對國家及世界,乃至整個醫療界的了解,對未來他去世界頂尖學校鋪了一條康莊大道。

簡體字打開視野認識內地

明偉傑也培養了不少醫科學生成為醫療專才。
明偉傑也培養了不少醫科學生成為醫療專才。

明偉傑說自己接觸內地源於對簡體字的認識,九七回歸時正是自己讀中學時期,香港多了不少內地資訊。那時,正興起《哈利波特》熱潮,自己生於基層家庭,買一套書十分昂貴,根本負擔不起,但內地簡體字版本卻只需要10多元,真的很化算又能滿足自己的興趣。

後來他又參加了不少內地交流團,發現香港實在太小:「香港以外在有太多東西值得去認識及學習,而內地並不是想像中那樣落後及封閉。」

這個機緣令他考上廣州暨南大學,因為當時成績優異,他考入了臨床醫學,暨南大學這個學科在世界同類學科中是頂尖水平,而且用英語教學,同學來自世界各地,括包美國、法國、澳洲、台灣等,大大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及眼界。他說:「就算是中國,南方與北方的風俗都有很大差異,更有趣的是,學校還有許多印度學生。」大四時他甚至做了助教及新年級的班主任,接觸了更多學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夢想,做醫生的老師。

打開頂級學歷的潘朵拉盒子

明偉傑坦言,如果不是回內地讀書,或許就會在香港工作,做個普通醫生,更不會考慮去其他地方為事業打拼。因為你沒有去過,就會有陌生感,就不願意離開舒適的環境。

「別人都說去內地是縮窄了視野,其實不然,香港雖然是國際化城市,但一切都非常固定,發展機會會受到很大限制。簡單的說,你的前輩不離開,基本上沒有很大升遷機會,而我則適應了面對陌生環境及接觸新事物。」

6年的本科畢業後,明偉傑回歸香港,完成了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學位,當時他曾負責一個與輪狀病毒疫苗相關的研究,這項研究為香港政府疫苗政策提供了寶貴的專業意見。也令明偉傑了解這樣的研究可以幫到更多人,比醫生單對單治療病人意義更大。

明偉傑碩士畢業後,仍然選擇回暨南大學攻讀婦產科醫學博士,他說,在醫院只有婦產科是快樂的,每天迎接新生命。而婦產科是比急症室更要緊急的科室,對自己的醫療專業技術很有挑戰性,就這樣他用4年時間完成了博士學位。

入讀牛津與哈佛博士後

明偉傑(右二)在牛津大學畢業時與同學慶祝。
明偉傑(右二)在牛津大學畢業時與同學慶祝。

明偉傑一路走來,學習算是順順利利,沒有多大差錯。有一次,他問一位師兄:「像我們這樣的學生,是否有機會到世界頂尖學府深造?」師兄很堅決的說:「沒有!」像香港這樣國際承認的學生,想入讀世界頂尖學府都很難,更何況國內這種人家可能根本沒聽過的學校?

明偉傑自小我養成了凡事嘗試的性格,他的宗旨是不試就永遠沒有機會。於是,他向牛津大學的相關教授發電郵,講述自己的經歷及渴望深造的想法。結果,好運降臨在他頭上,教授回電郵並請他到英國面試。於是明偉傑懷着堅定的信念,深信自己經過嚴格培訓及在科研方面的精益求精,面試會事半功倍。在連串艱難的面試後,他成功得到牛津大學婦產科深造一年半的機會。

科研無止境,明偉傑在牛津完成深造後,再進一步申請哈佛大學的應用醫學博士後研究,最後亦被成功取錄,令他更深入了解到美國在醫學領域上的新技術。明偉傑認為,這些世界頂尖的學府願意接受他這樣背景的人深造,其實並不單單是他在相關學科上成績優異,更主要的還是綜合能力,像他一般香港出生在內地及香港讀書,再到英國深造的經歷都是亮點,也是哈佛給予他機會的主要原因。這同時證明了只要有決心及想法,努力嘗試去做想做的事,成功並非不可能。

大灣區優勢互補利產業發展

明偉傑說,人生沒有固定答案,最要緊是你想做甚麼,不應受到地域的限制,無論身處香港、內地、歐美,年輕人都應該多嘗試新事物,每個地方都有優勢、劣勢,需要綜合考慮。對年輕人而言,目前歐美不是發展首選,因為歐美與香港一樣,制度法規都非常完善,所有東西都很固定,包括銷售模式、產業模式,但要發展醫療器械產業,需要產業化及工廠生產支持,所以絕對不適合。

明偉傑認為大灣區包括11個城市,結合這些城市的優勢互補,將是年輕人創業的好機遇。廣州有政府的資助,作為生產基地非常適合;深圳則是科研人員聚集地,是科創領先城市,政府對港青創業也重點扶持。而在香港,明偉傑的團隊會與美國分公司一起創造世界品牌產品。

明偉傑說,未來面對全球競爭,年輕人要更多嘗試,學會利用自己的優勢、地理環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對他而言,大灣區的優勢必定會成就他一生的事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