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3)改變選委會組成部分 學者:試圖扭轉以往歪路

這次中央修改特首選委會組成部分,新增了基層社團、同鄉社團、內地港人團體代表等不同持份者,社團組織將由以往的「扶政」變成「參政」,變相淡化了傳統以工商界和政界的主導角色。

北京港澳學人研究中心理事及首席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林朝暉認為,這個改變是有關方面試圖扭轉前幾年行錯的一些歪路,重新出發。

不再以政治組織為主軸

林朝暉指,香港過去幾年行了歪路,現在重新出發。
林朝暉指,香港過去幾年行了歪路,現在重新出發。

林朝暉認為,前幾年政治圈子裏面,有些人突然在網上有點聲望,打着一些政治旗號,就可以忽然獲得選舉位置,他認為這種情況並不理想,以至中央要出手糾正這個局面:「這幾年來,不同政治組織不能夠有效地整合意見,只將問題不斷向某個光譜極端走。今次修正,正是試圖增加社團可以表達的機會,不再以政治組織為主軸,容讓這些人可以直接跟政府甚至未來特首候選人提意見,作利益整合。」

考驗候選人忠誠與信任

現時已有個別同鄉社團嘗試舉辦政治人才培訓班,林朝暉解釋:「搞得好不好是一回事,但你看他們的Intention(意圖)很清晰,就是要肩負起責任,由以往的扶政,幫助一些政黨政團輸出人才,到現在反過來,我自己做。」他相信由社團組織作保薦者,可確保候選人的質素和認受性:「由這些有架構又有歷史的組織推薦出來的人,一定要在架構內打過很多關,才能上位,可考驗到他是否政治忠誠、長期可靠,而不是很容易跟着某種潮流方向而東歪西倒。」

有效地代表基層民意

林朝暉亦認為,在選委會中加入基層社團,更加突顯出中央對這些社團的期望:「以往這些社團組織的青年委員會主席,都由(富)二代輪着去做,現在則要考慮在青年當中,是否有足夠號召力?是否有足夠聲望和個人操守紀律?」過往社團沒有很大政治角色,不需要有感召力和建設性想法,但未來就要多做一點事,林朝暉希望經過幾屆選舉之後,能夠有效地代表到基層的民意。

3大基層社團資料

62151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