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回億】油麻地停車場明年拆卸 天橋貫穿大廈奇景不再

服務香港50年的油麻地多層停車場,因為興建九龍中幹線要在明年(2021年)拆卸。它雖然只是一個停車場,但因為被一條行車天橋貫穿通過而聞名,成為香港其中一幢標誌性建築物。天橋之所以貫穿大廈,並非精心設計,而是當年「見步行步」的結果,卻正好凸顯出香港人的變通能力。
當年因為發展而生,今日因為發展而逝。停車場頓然消失,香港人除了得到一條新幹線外,還得到了停車位不足、塞車、鄰近建築安全、攤販生存等一大堆民生問題,以及又一個為城市發展而犧牲的「集體回憶」。

文:李向榮、羅偉健 圖:黃冠華

華燈初上,天色漸沉。鬧市之中,一道紅光像黑暗中的一道光,燃亮油麻地,為廟街這個傳統市集,周而復始的帶來生氣。加士居道行車天橋穿過油麻地多層停車場的璀璨景色,在過去38年間,日復日、年復年上演,不過這一道罕有的風景線,恐怕會伴隨着2020年的過去而永遠消失,皆因為香港服務了50年的油麻地停車場大廈,將在2021年拆卸,為興建中九龍幹線提供建築用地。

「我無聽過話會拆喎。」60多歲的劉先生,在油麻地多層停車場旁邊的「榕樹頭」擺檔十多年,售賣手提電話配件,當記者告知他政府將要拆停車場時,他帶着無奈的說:「無(收到通知),要拆都無辦法,唔通你叫佢唔拆就會唔拆咩?政府唔會聽你反對的,想點就點。」劉先生說為了生存只能見步行步,「煮到嚟就食」。

配合紅隧通車增車位

榕樹頭講古話當年。油麻地多層停車場是上世紀70年代產物。60年代開始,政府銳意將油麻地這個曾經是九龍市中心的地區來個大變身,當時以公眾四方街(現改名叫眾坊街)為中心,政府將當時油麻地警署附近一帶土地,重新興建政府建築群,包括目前的九龍郵政總局等等。

油麻地多層停車場興建之時,正值香港第一條過海隧道興建當中,當年本身是建築師的立法局議員司徒惠,關注紅隧通車後香港註冊車輛數目會不斷增加,要求在油麻地興建停車場解決車位問題。政府亦從善如流,決定興建油麻地多層停車場,停車場在1970年10月,即紅隧通車前一年多啟用,一用就是50年。

70年落成兩年後擴建

停車場懷舊的樓層標示和停用通告。
停車場懷舊的樓層標示和停用通告。
停車場收費在區內相對便宜,吸引不少車主停泊。
停車場收費在區內相對便宜,吸引不少車主停泊。

目前有關於油麻地多層停車場的歷史資料不多,但根據各年份的地圖及文獻所顯示,1970年油麻地多層停車場並不是現時那麼大,只是興建了北面近榕樹頭一面的大樓,樓高9層,地下和閣樓為公共圖書館,1至8樓為停車場。1972年9月,政府宣布擴建停車場,在南面的土地加建一幢11層高建築物,而北面原有大樓亦加建兩層,最頂的9樓和10樓作為政府辦公室之用。

至於貫穿油麻地多層停車場的加士居道天橋,亦是在同期興建,1977年通車。據悉當時政府有考慮天橋是否繞道而行,抑或放棄興建停車場擴建部分,最後拍板的方案,是大膽地將兩者二合為一,留出新大樓兩層空間(3樓及4樓)讓天橋穿過。所以說,今天「天橋穿大廈」的景觀並非甚麼獨特設計,只是凸顯了香港人的變通能力有多高而已。政府當年也顧及到噪音問題,但經研究後認為天橋穿過的只是停車場,相信不會帶來噪音困擾。按今時今日的標準來看,停車場部分亦正好達至阻隔噪音的效果。

明年1月1日起停用

天橋穿過大廈,世界罕見。
天橋穿過大廈,世界罕見。

大廈表面看似是一幢整體建築,其實卻是由兩座大樓結合而成,故此現時政府亦打算先拆去北面部分,先保留天橋,再在原地興建新橋,讓天橋繞道而行後,才拆卸南面部分,完成整個拆卸計劃。記者到現場所見,新橋的橋躉已經建好,正正座落在停車場對面,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旁邉。

按照「中九龍幹線—油麻地東工程」的通告,停車場第6至第8層今年11月1日起停用;第5層將於12月1日停用;而停車場則安排於2021年1月1日起完全停用。運輸署表示,採取分階段封閉停車場的安排,能盡量減低對使用者的影響。

擔心車位不足會大塞車

天橋穿過大廈的一部分路段有如一條小隧道。
天橋穿過大廈的一部分路段有如一條小隧道。
預製新橋躉已經準備就緒,有如在停車場旁邊等待的死神。
預製新橋躉已經準備就緒,有如在停車場旁邊等待的死神。

油麻地區內車位嚴重短缺,違例泊車情況嚴重。油麻地停車場目前時租收費為每小時19元,較同區停車場最多平約20%,故不乏捧場客。運輸署表示,現時停車場日間及夜間使用率分別約8成及4成。以全場770個車位計算,日、夜間停泊車數目為616及308架,故預計11月起停車場局部封閉之後,將會經常出現爆滿情況;明年一月停車場全面停用後,區內交通問題將日趨嚴重。

其實不單止油麻地多層停車場,渡船角文匯街的「爛地」臨時停車場,已因發展青年旅舍關係,刪減了100個車位,現在油麻地再一下子失去近800個車位,車位不足導致塞車的情況可能在停車場關閉後即時浮現。

解決車位方案有名無實

政府建議在油麻地多層停車場清拆後,市民泊車的海泓道時租停車場,目前已幾近爆滿。
政府建議在油麻地多層停車場清拆後,市民泊車的海泓道時租停車場,目前已幾近爆滿。

運輸署表示,政府有解決方案,將會批出海庭道及海泓道兩個私營短期租約停車場供市民使用。其中海庭道短期租約停車場9月起已開始營運,提供約200多個車位;而位於海泓道的短期租約停車場則提供約160個車位。

記者曾到上址了解情況,發現海泓道停車場使用率已經十分高,其實多年來該處都是「爛地」停車場,至少有十多年歷史。該地皮曾經因高鐵工程展開後被「徵用」作地盤,工程完成後地皮部分範圍回復作停車場,但面積大縮水,原因是2015年該處要興建西九龍政府合署,至2019年初落成啟用。因此,海泓道停車場事實上並沒有令該區停車位增加,真正增加的只有海庭道停車場的200個車位,只能算是稍有補充。

許德亮:政府玩弄數字遊戲

許德亮說政府在車位數目方面玩數字遊戲。
許德亮說政府在車位數目方面玩數字遊戲。

記者以顧客身份向海庭道停車場了解,對方表示除了私家車之外,中型及重型車輛都歡迎停泊,所以新場的200個車位,實際未必是全部留給私家車用。至於收費方面,海泓道停車場每小時收費10元;海庭道停車場收費則為每半小時8元。事實上,兩個停車場鄰近政府合署和大型商場,從收費模式看,似為滿足區內需求多於應付受油麻地多層車場拆卸影響的車輛。

「我覺得政府只是在玩弄數字遊戲。」油尖旺區議員許德亮表示,實際上因應油麻地多層停車場拆卸而補充的停車位數量少之又少:「最大問題是太遠,海泓道和海庭道兩個停車場,其實是在奧海城那一邊,距離油麻地多層停車場足足15分鐘腳程,即使是開車,不塞車都要走10分鐘,兼且好天曬落雨淋,根本用唔到。」

區內居民隨時「有車無位」

油麻地多層停車場使用率不低。
油麻地多層停車場使用率不低。

目前使用油麻地多層停車場的月租客,多為附近駿發花園居民,至於時租客方面,許德亮說他們的目的地,多以佐敦區為主:「例如我要去佐敦道一帶食飯,在多層停車場泊車,步行5至10分鐘可到達。如果將車泊在海庭道的話,步行近30分鐘才能到達,我相信沒有人會這樣做。」

停車場消失,不少街坊都擔心車主會「有車無位」﹕「好多街坊擔心,油麻地多層停車場拆卸之後,會找不到地方泊車,但因為路程太遠而不會選海庭道,加上多層停車場收費較便宜,如果要泊到30元一小時的停車場,市民會受到極大影響。」

睇相街及唱歌檔受影響

油麻地多層停車場周邊的「睇相檔」命運未決。
油麻地多層停車場周邊的「睇相檔」命運未決。

除了泊車,還有民生。負責中九龍幹線工程的路政署表示,承建商需要與相關持份者保持聯繫,確保油麻地停車場大廈外圍的廟街夜市將可繼續維持運作。

「但我認為在廟街一帶的『睇相街』,可能會受到影響,影響廟街文化,所以清拆工程對社區來說是弊多於利。」許德亮解釋,目前「 睇相街」和唱歌檔,都在停車場出入口車道旁,沒有停車場的話車路便變得可有可無:「如果佢封咗條路,加上大量工程車出入,相信所有檔位很難營運下去。」另外,附近居民亦關注大廈清拆時對「無車居民」的影響,皆因附近有很多50、60年樓齡的住宅,街坊擔心清拆時的震盪會影響樓宇結構。

運輸署籲使用公共交通

路政署在停車場旁臨時建成中九龍幹線社區聯絡中心。
路政署在停車場旁臨時建成中九龍幹線社區聯絡中心。

對於拆卸油麻地多層停車場會影響區內交通和民生,令不少駕駛者卻步,運輸署發言人表示,政府一向奉行以公共交通為本、鐵路為骨幹的運輸政策。油麻地、佐敦以至旺角一帶的公共交通服務十分完善,運輸署會繼續鼓勵公眾多選用公共交通服務前往上述地點。

儘管政府想市民多用公共交通工具,但發言人表示,為照顧駕駛者需要,政府會採取多項措施增加泊車位供應,其中包括按照「一地多用」原則,在合適的「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及公共休憩用地發展項目中,加設公眾泊車位。政府目前正計劃發展一幅位於佐敦渡華路及連翔道交界處用地作休憩暨地下停車場之用。初步建議興建不多於兩層的地下停車場,提供約130個公眾泊車位。

變成中間道停車場翻版

油麻地多層停車場周圍已變成地盤。
油麻地多層停車場周圍已變成地盤。

油麻地多層停車場拆卸後,將用作中九龍幹線工程的工地,在工程完成後,該幅用地命運如何,政府並未有進一步規劃上的公布。這也正正是許德亮最擔心的地方:「究竟政府會不會將車位還給市民?還是會變成尖沙咀中間道多層停車場翻版?」

中間道多層停車場,2015年拆卸改建為商廈「H Zentre」,改建前中間道停車場提供900個車位,重建後的「H Zentre」只有約400個車位,收費方面亦由2014年的每小時20元,加價到現時朝8晚6每小時34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