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佈最新的5月CPI數據低於市場之前的預期,不少人認為這次美國通脹在政府的干預下有所受控了。實則不然,雖然CPI增幅下降,但食品價格的持續上漲和能源價格的大幅下降,剔除掉這些影響後的核心CPI,說明美國的通脹其實並沒有真正受控,加上近期多國都在紛紛宣佈「厄爾尼諾」現象正在發生,參考歷史,「厄爾尼諾」會令大宗商品價格走高,可能令美國打擊通脹之路並不平坦。
根據6月13日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CPI同比上升4%,連續第11次下降,為2021年3月以來最小同比漲幅,預期4.1%,前值4.9%;而能源價格環比下降3.6%,同比下降11.7%,其中燃油價格環比下降7.7%,同比下降37%,天然氣環比下降5.65%,同比下降了19.7%。但再細看數據,其中食品價格經過季度調整後,環比上漲0.2%,同比增幅更達到了6.7%,另外家禽食品同比上漲5.8%,外出的食品同比上升8.3%,說明美國民眾的生活消費並不低。
當然,如果單表面去看這次的CPI數據,正常情況美國國債收益率應該持平或者下跌。但13日的CPI數據公佈之後,美國國債收益率不僅沒有跌,兩年期的國債收益率當日更漲了1.81%,甚至30年期的國債收益率都漲了1%。這只能說明一點,這次CPI的面子不錯,因為主要是能源價格下滑的貢獻,但里子其實並不行,食品方面的CPI甚至漲幅不少。
而近期英國、美國、中國等多個國家氣象局相繼公佈,「厄爾尼諾」現象即將或正在發生,厄爾尼諾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引起的一種氣候現象,通常會持續9到12個月,一般會導致全球多個地區帶來更多高溫、乾旱或強降雨等相關的各種極端天氣,會推高全球的通貨膨脹。
根據上個月《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厄爾尼洛現象帶來的乾旱不僅讓非燃料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因為水電站的發電量降低,也會導致煤炭和原油的價格走高。同時還將摧毀農業生產和製造業,對農業的影響尤為嚴重。比如說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的棕櫚油和大米產量將面臨厄爾尼諾帶來的乾旱威脅;盛產小麥的澳大利亞產量也會因為乾旱大幅下降,由於這些產糧大國受乾旱影響,到時全球糧食的產量減少,一定會推高食品的價格。
這對於已經處於高通脹的歐美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噩耗,所以大家不要被這次美國表面的CPI數據所蒙蔽了。但對中國而言的好消息是,美國滯漲的機會越高,拜登就越有壓力與中國緩和緊張的關係,以期中國能協助他刺激經濟和控制通脹。且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的訪華之旅,能否為兩國關係吹吹暖風。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