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近日召開會議,通過了《關於加强和改進行政區劃工作的意見》。消息一經公佈,使得沉寂多年的行政區劃調整討論又熱烈起來。無論從便於管理還是經濟發展的需求看,中國的行政區劃的確有進行較大調整的需要, 以適應新時代的國家發展戰略。
「你是哪裡人?」這是不少中國人初次見面時非常常見的開場白,因為既可以獲得不少信息又不會令人覺得你在打探隱私而產生反感,比如可以初步了解到對方的飲食習慣、性格脾氣甚至財富水平,還可以打開話題。之所以會如此,就在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一個地方的人世代都處於同一個行政區域之下,必然會產生不少共同點。中國現行的省級行政區劃誕生於北宋、成熟於明清,新中國成立之後對於不少省的名字和邊界均予以沿襲,有的省界已經固定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例如北宋福建路和今天福建省的邊界幾乎一樣。
古代就省級行政單位的劃分主要依據三條原則,一是山川形便,即根據山脈河流的走向的劃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以便於管理,例如依託於湘江的湖南和依託於贛江的江西就是典型;二是犬牙交錯,就是故意將一些本應歸A地的戰略要地劃給B地,以避免地方割據,例如漢中在文化上和四川的關係更密切,又是防護四川的北大門,但如果劃給四川就容易令「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四川出現割據勢力,所以最終劃給了陝西;三是肥瘦相搭,即把富裕和貧窮的地區劃到一起,希望前者可以幫扶後者,例如江蘇就是典型,蘇南自古富天下,蘇北則歷來貧瘠,儘管兩地相距遙遠且文化關聯又弱,但卻被劃分到一起。
但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決定當年行政區劃的原因今天恐怕未必再適用,而且也未必符合今天的發展需要。例如在科技發達、交通便捷的今天,山川不再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在現代化武器面前,犬牙交錯預防地方割據的作用也大大降低;至於肥瘦相搭,似乎也沒有發揮多大的效果,不少地區富者恆富、貧者恆貧。因此國內不時都有專家學者提出根據當前的國情,對省級行政單位進行調整,例如增加數量、重新劃界等。
現在國內的省(區市)面積大的太大、小的太小,人口多的太多、少的太少,如新疆、西藏和內蒙三個邊疆自治區均超過100萬平方公里,廣東和山東人口均達一億,管理較為不便;而海南和寧夏還不到10萬平方公里,人口均不足千萬,則面臨缺乏發展空間和資源的問題。相比之下,美國面積和中國差不多,人口約為中國的四分之一,但卻有50個州,平均每個州管理約700萬人口,而中國僅31個省級行政單位(不包括港澳台),平均每個省管理4,500萬人口。此外,國內不少省份採取強省會的策略,集中全省的力量建設省會城市,雖然省會確實建得不錯,但卻導致其他城市發展緩慢,地區差異不斷加大,這個情況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省份尤其嚴重,例如吉林省會長春的GDP佔全省超過一半。
從以上這幾個方面來看,國內的省級行政單位的確有重新劃分的需要,可考慮適當增加一些。從便於管理的角度來看,可將將人口過多、面積過大的省區進行拆分,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可將一些遠離中心城市較難被輻射到的地區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省,以增強當地發展動力。
行政區劃涉及不同層級、不同方面,受篇幅所限,以上主要論述了省級行政單位的區劃,市縣一級的留待下篇再論。
文:會稽山
香港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學研社研究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