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公務員薪酬,是誰最不滿?

自今年薪酬趨勢調查結果公布後,即引起各評論人熱議,並立即制造出「公眾不滿」的訊息。究竟是誰最不滿公務員調整薪酬呢?

有句話說得好,「來説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說「是非」,沒有什麽不可,只是據理評斷對錯,當然可以。問題是說「是非」是不是有道理。批評公務員薪酬,首先要完全了解公務員薪酬結構及其調整方法。單憑直覺和某些人的反應,而振振有語的說「公眾不滿」,既不公道,亦不合理。

記得調整公務員薪酬,是依據三個定期檢討的調查報告,然後由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決定。所謂定期調查檢討,即每三年一次的入職薪酬檢討,每年一次的薪酬趨勢檢討和每六年一次的薪酬水平檢討。公務員只會在每年工作表現滿意或晉升時,根據薪級表才獲得加薪。而每年在「薪趨會」發表調查報告後,特首會同行政會議依據六項因素,才將公務員薪酬調整到一個合理水平。嚴格來說,這不屬於加薪。要留意的是「薪趨會」調查報告結果,是上一年度的市場狀況,並非當年實況,因此常惹爭議,亦容易引致輸打贏要的批評。

技術上公務員薪酬體制是相當合邏輯。先將一般公務員薪酬劃分成高、中、低三層,然後釐定每層增薪點數目,制成一般公務員的薪酬表。因為社會發展,市場薪金、生活費用變動,政府要每年按百分比調整公務員薪酬表以符合比例。而每年「薪趨會」按市場高中低三層五級的調查結果,再減去每層的遞增薪點,才得出最終結果,為高中低層定立當年的增減百分比建議。也因為三層不同的百分比,結果會扭曲原本的三層比例,以及可能出現的薪酬偏差。所以政府便需要每六年進行「薪酬水平調查」,對公務員薪酬與市場作對比調較,維持一個合理的公務員薪酬表。至於入職薪酬調查,維持在人力市埸的競爭力及學歴資格的更改,其合理性在此不作贅述。整個公務員薪酬系統及調整機制,多年來被行政官員的一句「行之有效」,便從不檢討,亦無官員敢檢討,弄到無論加多减少或凍薪,也會年年爭吵,年年成為公務員工會、傳媒和時評人的熱論的焦點。

這套機制沿用多年,每年公務員薪酬向上調整,私企老板便會聲嘶力竭大聲反對。畢竟市場的薪酬指標可能會因此而上升,老板們花在工資成本便會增加,利潤因此而相對减少,那會願意贊成?若公務員薪酬連維持相約的生活水平及購買能力也達不到,又會有公務員群起反對,陷施政者於兩難之中。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個制度需要檢討,尋找出一個公正公開的公平辦法,免傷了勞資雙方的和氣,又塞了貪得無厭的人的口舌,增加了社會的和諧。

若有人覺得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和調查方法有問題,那可以去檢討,但在檢討前,特區政府必須要按機制對今年的公務員薪酬調整作出明確决定,而不是「臨期推委」,做法不值得鼓勵。社會也不應將公務員薪酬「政治化」,只會影響特區政府的施政。連公務員薪酬也可以政治化,還有什麼議題不可以政治化呢!「黑暴」形成的其中一個原因,也就是將議題「政治化」,議事者不可不察。

講了好大的一段篇幅,公務員薪酬調整做成「社會不滿」,是有心人搬弄事非,還是有人不明所以,而人云亦云呢?我個人認為講清道理,是非曲直分明,才能服眾禁奸。特區政府施政屢受牽制,就是敗在這個不明不白的「社會不滿」上。

文 : 陳祖光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