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在疫情過後應該做的3件事 文:寒柏

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持續兩年,第5波疫情正全面爆發及失控,印證港府的疫控工作全盤失敗。普遍人都相信在疫情受控後,港府上層管治班子需要「大換班」,制度上的專業分工及權責任免,各主要官員卸任後的安排等等都要從頭革新,屏棄種種陃習,才可確保這場「人禍」不會再發生。

至於在「營運層面」上,一場疫情亦揭示了港府在某些領域上更加需要急起直追,否則只會越來越落後,連融入「大灣區」的資格也沒有。香港有什麼地方需要立刻改善呢?

1.土地及屋房嚴重短缺與生活空間狹小擁迫的社會問題:

為什麼第5波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呢?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香港土地及房屋供應不足,再加上生活空間太狹小及擠擁,為病毒急速擴散提供了一個非常合適的環境。確診個案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並且以幾何級數上升,便是一個鐵證。

因此,土地受人為操控、房屋供應嚴重短缺及市民生活空間太擠迫等問題,已不只屬於香港深層次社會矛盾,還涉及了地區公共健康、衛生及安全的範疇。

由於內地與香港的往來緊密,香港爆疫亦對內地構成嚴重的安全威脅。變種病毒Omicron的傳染力太高,新亞種BA2尚能躲過核酸檢測,抗藥性又大幅加強,就是內地的防疫系統相對完善,仍不可能真正做到「滴水不漏」。港府至今無法做到「動態清零」的最基本要求,無疑為內地構成嚴峻的防疫壓力。

因此,港府需要整頓土地及房屋供應問題,增加供應及提升香港市民的居住及生活空間,不只在於化解本港深層次社會矛盾,還涉及國家公共衞生及安全範疇,絕不能再拖延下去。

2.香港「西醫系統」無法處理「公共衞生安全」範疇

為何特首林鄭先後6次否定「全民檢測」?為何港府的抗疫措施總是漏洞處處?除了是因為港府抗疫思維出現偏差,一直以資產階級及大商家的喜好為優先考慮,並妄顧市民生命及健康安全之外,港府抗疫專家亦不斷「開錯藥方」。

港府抗疫專家袁國勇一直反對「全民檢測」,認為大規模的檢測「陽性呈陽率」低,不值得做,還建議香港應該仿效英美兩國的做法,集中在醫院及診所做檢測,因為「陽性呈陽率」最高。

此外,近來專家在香港爆發第5波疫情、在每日確診近萬宗的時候,居然還全盤否定「封城」或「禁足」的建議,有專家甚至乎建議港府取消某幾個國家的「禁飛令」,理由是反正香港也成為疫區了,又何須再禁止外國入境呢?還有,專家在疫情尚可控制之時,從來沒有指出港府的防疫漏洞,堅拒大規模的隔離及檢測,還有人認為直至今時今日,就算前線醫護人手嚴重短缺的情況下,居然仍認為不需要內地醫護人員援手。

這批港府抗疫專家所提出的建議,一直都不是以科學及防疫角度出發,從沒有以市民安全及健康為首要考慮因素,反而夾雜及優先考慮了商家及自身的利益,還不斷向港府建議西方「躺平防疫」策略,基本上是完全失職的。

由此可見,香港「西醫系統」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只是個別醫科領域中的專科。有的對西方新藥較熟悉,有的則只精通微生物學,都不是「公共健康及衞生安全」的專家。香港「西醫系統」完全無法培養出這類人才,港府亦應該考慮吸納內地與海外的專家及人才,填補這方面的缺失。

此外,醫生出任公職亦理應要申報與藥廠、醫學權威機構、研究所、學校及醫院等等的關係及利益。香港的西醫體制上,是否只以「行業自我監管」為原則呢?如何處理延後利益?我們如何確保抗疫專家不會以權謀私?

3.港府的整體管理與動員能力

香港的「安心出行」程式一再拖延,推出後又完全無法做到「健康碼」的層次,這當然涉及決策者的思維與決心問題。但即使在「大數據」的管理能力上,港府亦出現嚴重落後。如此一來,就算港府高層願意雷厲風行,公務員團隊及資訊科技的支援上,也未必會跟得上。

無論是「全民派錢」、「全民派消費券」及或派「同心口罩」等等,港府都是手忙腳亂,我們已可以清楚看到,港府對其管治的市民所掌握的資料,從來都十分有限及不完整。

港府唯一較齊全的,就是掌握了全港市民的「身份證號碼」,但對於入境人士的狀況,恐怕亦一無所知,在推行「強制全民檢測」之際,仍是有點難以着力。

港府一直有做「人口普查」,但其資料並不齊全,亦純以「調研」的角度出發。一般市民交稅亦需要公司與員工一起每年申報,還在交付上一個財政年度的薪酬及今期的預繳。選民登記的資料呢?一來不全面,二來未必更新。各政府部門都沒有嘗試過掌握全面的資料,且有各自為政的情況。全球資訊科技革新至今已有至少30年,但港府的資料庫既不統一,又不齊備,完全是過時產物。

港府應該有一個關於全港市民的資料庫,且需要有專人及時更新,市民亦有責任申報及更新所有相關資料。

透過這個資料庫,港府可以即時查到每一個身份證持有人的基本個人資料,包括中英文姓名、歲數、婚姻及家庭狀況、手提及家用電話號碼、私人電郵及其他聯絡方法、最新的住址及聯絡地址、現時工作單位與過往工作紀錄、交稅紀錄、主要銀行賬戶、電子錢包賬戶、八達通紀錄、欠債及破產紀錄、出入境紀錄、犯案紀錄等等。這個資料庫可有不同層級的私隱限制,政府相關部門可按需要核查。否則,我們如何確保某些事情可以順利地全民強制執行?

除了掌握全體市民的數據之外,港府亦應該改善其動員能力。除了紀律部隊之外,一個地區亦應該有動員及協助居民的單位,在需要時支援政府的工作。過往區議會被過度政治化而失去地方工作的功能,如今亦應該需要撥亂反正。

面對充滿變數的21世紀,港人應該在策略層面上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及諸般不足。我們要有新思維,敢於改革及嘗試,才會有出路。

例如,香港一直以來都以「自由經濟」為名,其實是「無為而治」。官員不僅「無為」,亦近乎「無能」,但偏偏我們又奉行「高薪養廉」。因此,港府只有「小政府」的功能,但其開銷及員工支出,卻是「大政府」的水平。如此缺乏競爭能力的體制,又如何帶領香港在競爭激烈的21世紀繁榮下去?

又例如,香港的管治理念崇尚「自由」及「積極不干預」。但兩者的意思並非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管的意思。港府現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即使市場失衡、情況嚴峻至影響管治之際,官員依然完全無法「干預」。

一場世紀疫情,已可看到港府無論在思維上及體制上都嚴重落後,以上談及的3件事只是一個改革的開端。我們需要持續的改進,才可以確保香港繼續繁榮安定。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