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與電約車的對壘 文:朱家健

近年,香港興起了「舉報」,例如鼓勵向不同執法機關舉報公屋違規戶、懷疑涉違反國家安全法的情況、反競爭行為等,筆者認為,這對社會和諧團結並不是好事,重複或虛假舉報更涉虛耗調查資源。然而,這股風氣卻渲染了運輸業界,隨著數個潛在經營者進入香港網約車市場,有的士司機私下「放蛇」舉報網約車(白牌車)司機在沒有保險和牌照的情況下載客取酬,另一邊廂,卻另有人疑涉開展一系列針對的士司機的行動,如投訴違泊、大量的士長期租用為的士提供泊車優惠、屬香港特區政府運輸署轄下的政府停車場、甚至乎的士司機以現金出糧而沒有報稅。這樣的對壘或不合作,最終輸家只有乘客和職業司機。

香港特區政府對網約車政策模糊,變相助長網約車在市場的存在,也令的士牌價蒸發,須知道,的士司機駕駛「搵食車」糊口,這也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他們也要支付車租(或供款)、的士台服務費、汽車保險、牌照費用、燃油費用等;相反,個別網約車司機本身另有正職,只是間中「炒散」或順路賺取酬勞補貼汽車「皮費」,又或只是在休息日兼職賺取外快,本身也未有領取牌照和為網約車服務繳稅,如遇交通意外,因汽車進行商務載客取酬而令保險失效,對乘客毫無保障。

的士和網約車營運商隔空對壘,從罵戰、放蛇、舉報違泊、偷拍並上載到社交媒體平台等,看來已是生死存亡的時刻。其實,以筆者觀察,香港特區政府多年來放任「白牌車」無牌經營,削弱的士生存空間,影響的士司機生計,政府責無旁貸。如果政府默許「白牌車」載客取酬非刑事化,預計過江龍網約車平台將加快登陸香港的步伐,在人口下降,市場更狹窄下卻增加了競爭,變相又是銀彈消耗戰,的士的固定營運成本較網約車更高,對真金白銀購入的士牌照的車主影響較大,而的士每更租金水漲船高,租用的士謀生的職業司機議價能力較弱,市場淘弱留強,適者生存,的士唯有提升整體服務質素,以禮待客,建立車隊品牌,訂立可評分、乘客自訂導航路線等功能,又或引入貴賓車服務,如提供飲品售賣和手機充電服務等,將讓的士服務增值。

筆者認為,如果香港特區政府銳意把網約車合法化,甚至乎允許跨境網約車預約服務,除了需要制度化網約車服務,並強制網約車購買商務車輛保險,更要加強對乘客的安全保障,如設定追蹤車輛功能,與此同時,須對同樣提供載客取酬服務的計程車作出補貼,例如燃油補貼或提供資訊科技系統提升的合理資助,讓受供求影響和背負巨額牌費之的士可在較貼近公共競爭下繼續經營,提供優質服務。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