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從不同的渠道,我們都會看到有人認為兩國的紛爭,源於中國「亮劍太早」之過。
所謂「亮劍太早」,就是指中國政府大約幾年前曾向世界宣示出雄心勃勃的願景;「中國夢」使美國接受不了,才會引發出之後的中美衝突:
1. 中國政府倡議「一帶一路」及成立「亞投行」,籠絡歐洲、中東、印度、東南亞及非洲諸國等等,可謂另闢蹊徑,企圖發展出以中國為重心的國際政經貿易之新秩序,對原來以西方國家為首的「海洋霸權」帶來巨大威脅。
2. 中國提出「2025中國製造」百年大計,目標於2025年或之前正式邁入製造業強國行列,於2035年發展至列強的中等水平,繼而在100年之後,把綜合實力提升至世界製造業強國的前列。中國製造業的發展,亦威脅到美國工業的前景。
3. 中國5G科技的突破及相關應用之發展,當然使美國「坐立不安」。儘管在綜合科技水平上,美國尚比中國強大得多,但於5G的範疇,卻被中國企業搶先發展。中國受惠於國內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近20年在通訊、機場、鐵路和公路等基建之投資,國內科技應用發展得極快。5G的領先,毋疑會進一步加快中國「新經濟」行業的發展。
不少人認為,全因為中國政府提出了「中國夢」,「亮劍太早」而觸動到美國的神經,才會造成今日的困局。可是,難道中國「不亮劍」,就真的可以繼續「韜光養晦」和「悶聲大發財」嗎?
美國領導世界近一百年,二戰以來,粗定世界秩序,怎會不理周遭環境?又怎會沒有留意所有潛在的威脅?即使當年在美蘇冷戰下,美國亦不忘打擊有威脅的盟友。日本早在70年代已面對美國發動的「貿易戰」及「科技戰」,之後還被「廣場協議」打垮。由此可見,但凡經貿總量達至威脅到美國長遠利益的國家,都會被美國重點打擊。此外,只要有好處,美國亦肯定會對盟友「開刀」。美國「炒家」於92年曾狙擊英鎊,進一步鞏固了「美元地位」;亦曾狙擊南美及東南亞諸國的股市及匯市,引爆出多次的區域性經濟危機。
從歷史可見,美國明顯已有一套打擊潛在對手的準則及具體方略。中國經濟總量已達至美國64%左右,增長率遠勝美國;貿易總量亦已連續3年超過美國,已對美國的地位及長遠利益構成明顯威脅。
華盛頓智庫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早於2011年發表報告,引發起一場關於「中國崛起」的大辯論。當時有學者以「經濟主導」的概念,認為世界秩序主要由GDP總量、貿易比重及外部金融實力三個因素所主導。首兩個元素更佔約95%之重要性。以此推論,中國早具備威脅美國的條件。
於2009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亦提出了「重返亞太」的戰略概念,更企圖以G2來拉籠中國。在美國演譯的G2框架下,當然是延續美國消費和中國製造之模式。美國總統更認為,中國應該承擔美國部分軍費,甚至乎在經略中東及世界各地之時,為美國多出一分力。簡單來說,就是類近「美日模式」。
等到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才開始倡議的「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算是正式回應美國的表態。
簡單來說,就是在中國提出「中國夢」之前,美國朝野已在盤算如何處理中美潛在的衝突。學術界更傳出新一輪「中國威脅論」之聲音。中國是否「亮劍」,根本無關宏旨,美國早已決心整治急速崛起的中國。難道你「不亮劍」,美國就不知道你已發展起來嗎?
所謂「中國亮劍太早」,反而不過是美國志在「離間敵人」及「製造敵方內部矛盾」的卑鄙說法罷了。
文 : 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