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制」、「一制」和「港獨」的三角關係 文:吳桐山

經歷黑色暴力和新冠疫情,香港儼然成為孤島。這個時候,來一個「香港再出發大聯盟」,一次過全部政商界名人擺上枱面。我早前在《堅料網》撰文說:這是「港人治港」最後機會。因為可以團結的對象都已經全部擺出來,如果這也不能成功「治港」,還可以怎樣?難道再來一次「香港再三出發」?港澳辦的文章也講到明:「中央政府對維護香港特區的憲制秩序負有最大責任,對維護國家安全負有最大責任,對維護香港的根本利益和香港同胞的根本福祉懷有最大關切。」放任香港爛下去,沒有必要,也是要負歷史責任的。

吳桐山多年前就撰文指出「港人治港」不可能,時至今日依然很多人不明白這裡面的邏輯關係。在此嘗試說說「兩制」、「一制」和「港獨」的三角關係。

首先要正確理解「兩制」。當年香港回歸,首要是平穩過渡。英國人走了,但香港的既得利益者,最擔心的是共產黨收回香港後,連他們的奶酪也吃了。所以鄧小平答應「港人治港」50年不變,是希望這些既得利益者放心:我不會動你的奶酪。這樣做的目的是換取和平回歸。因此,只要搞清楚「港人治港」的「港人」指的是誰,香港問題就搞明白了大半了。

回歸初期問題不大,但互聯網技術急速發展,去中介化如火如荼。我多年前就撰文,從技術發展角度,斷言:「兩制」的壞處會逐漸大於好處。人為區隔的兩個市場,只會增加交易成本。如果香港與內地同屬一個市場,或許一些香港的創新科技,不用紛紛北遷去深圳發展吧。

香港的既得利益者十分清楚,香港與內地聯繫日益緊密,內地經濟優勢日益明顯,總有一日,老百姓會醒覺:「兩制」好像對我們不利,不如「一制」算了。這絕對是對既得利益者最大的危機。因此,即使回歸了,大商家和公務員團隊的首要任務,仍然是「拒中」,這一點回歸前後都沒有變。因為對於既得利益者而言,這不能輸,否則自己的「江山」就沒有了。

既得利益者用什麼來防守?最有效的,當然是意識形態上推行「反共」、「恐共」。所以,國民教育草草收場,23條立法、《國歌法》,一切愛國、融合的政策,在香港沒有一樣能成功的(到今日為止)。相反,教育系統內養着一大班黃教師歪曲歷史、仇中反共。你以為這些情況,那班治港的「港人」不知道嗎?當然不是啦。在很大程度上,這是他們保住「兩制」不會倒向「一制」的城牆啊!

但這個度不好把握,兩元對立是不穩定結構,因此衍生出另一個選項——「港獨」,三元結構才能互相平衡。年輕人要「港獨」,中央要把這個力量壓下去,給壓力給治港的「港人」,讓「港人」平衡「港獨」才能維持「兩制」,否則結果必然是「一制」。表面上,大家枱面說的議題只是「兩制」和「港獨」,但實際上,「一制」是一個隱藏議題,必須以此牽制「港人」。這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

有人說,年青人搞「港獨」是因為沒有出路。其實,這與我說的三角平衡完全是一體兩面。你思考一下,為什麼年青人沒有出路?因為「港人治港」保證了回歸前那班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不能動,因此回歸20多年,香港社會都是鐵板一塊。非既得利益者,也就是中下層的老百姓,往往要在上層不斷更替的過程中,才能找到上位的空隙。你金字塔上層鐵板一塊一動不動,下層自然削尖了腦袋也鉆不上去。本來,廢「港人治港」一定可以大洗牌,對於下層被剝削者而言,替李嘉誠打工是打工、替許家印打工也是打工,如果你覺得現狀很差勁,換個老闆沒準會有機會。「港人」很聰明,他們通過妖魔化內地、妖魔化共產黨,來杜絕了下層換老闆的想法。那對年青人會帶來一種什麼效果呢?現在的老闆拿着一條「50年不變」的符咒,不能動;換老闆吧,那老闆是魔鬼,從小都是被這樣灌輸的。那怎麼辦?逼急了,他們只能冒出一個想法——乾脆我自己做老闆吧!那就是「港獨」。

你說「港人」錯了嗎?也不能這麼說。任何人都有權力竭力維護自身的利益,何況這確實是阿爺當年為平穩過渡答應給他們的。我守護自己的奶酪有錯嗎?但你們不應該搞到出現「港獨」啊。但是隨着內地經濟日益強大,內地生活已經比香港好,我不灌點迷藥,這奶酪守得住嗎?

香港只是一個小棋子,回歸前後都是棋子,香港的命運一直都是操縱在大國之手。現在中國是香港的大BOSS,就像如來佛祖,香港今天的三角平衡,是如來佛祖當年為了回歸布下的局。這局有好處,就是平穩回歸,但也有代價。看過《西遊記》吧,裡面有神仙、凡人、妖魔各種角色,但其實都是如來佛祖布的局,如來佛祖不斷拆自己前面布的局,又重新布下一個局。這無所謂對錯,只是適應歷史發展。世事如棋局局新,這局怎麼拆,還是看如來佛祖的。

文 : 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