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是中央集權3.0 中國百年 香港視野系列(四) 文:悠然

上文因篇幅所限,略提到非一神教的中華文明和無神論的共產主義,有着先天的、互補的、恰到好處的關係,這是其他一神教文明不具備的文化優勢。有些讀者即提到印度教也非一神教文明,那為甚麼共產黨在印度並不成功?

我們這裏先不討論中國革命和印度反殖之間的巨大差異,我們就比較西方列強到達前的中國和印度,就會發現印度只是個地理觀念,而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大一統的非一神教思維的中央集權超大體系,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成功運行了2,000多年。

自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中國正式走向中央集權的郡縣制,這套制度比之前的西周封建制度要先進和複雜得多,現據考古所得,特別是里耶、睡虎地等秦簡的出土,我們就會發現秦始皇的功績,不僅是掃平六國、建郡縣、封三公、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還有更多涉及現代公務管理的工作,如建立了複雜的文書制度、檔案存放制度、文官培訓制度、地方管治制度、官員的請示彙報制度等,秦簡上的記載近乎巨細無遺,甚至涉及特殊案件、特殊人物的記錄和處理。

我把秦制稱為中央集權1.0,這套制度也是中國中央集團的基礎,具有無限責任中央集權的雛形,所以後世也稱為千年秦制。

秦亡漢立,漢代初年要休養生息,直到漢武帝繼位,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深化並完善了秦制,特別是在經濟層面上,例如貨幣政策有貨幣官鑄、產業政策是鹽鐵國營、財政政策有均輸和平准,我把這個漢制稱為中央集權2.0。

2.0的特色有二:一是中央政府對經濟政策的支配。維持中央集權的成本很高,錢從何來一直是困擾中央政府的問題,2.0把所有的財權集中到中央來,令秦制的無限責任中央集權有了堅強的基礎。二是建立了「重農抑商」的概念,統治者強調以農為本,工商業為末業;推崇自然經濟條件下的小農經濟,國家的財政也以小農經濟為基礎。

然而,這套運行良好的中央集權制度,到了近代,遇上了擁有工業文明的西方列強而一敗塗地,中國面臨兩種選擇:一是放棄中央集權制度改行西方的聯邦分治制;二是改革中央集權制度使之能夠適合現代化社會運作。

中共選擇了第二條路,我稱為中央集權3.0,內容很多,我只列出兩條主線:

一)通過黨組織把命令下達到每一個大型機構、企業,甚至街道上的每一家一戶,一改秦漢制度以來的皇命不下鄉的情況,大大深化了集權的內容和工具。

二)平衡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中央負責外交、國防、人口控制等領域,省則負責主要經濟事務、地方建設,許多政策由中央制定,地方執行。中央在制定政策時,經常會諮詢地方政府的意見。

學者鄭永年稱此一制度為:「行爲聯邦制」,並指:「這一制度的中心特徵,促成了中國層出不窮的地方創新和高速的經濟發展。同時,單一制的集權政治架構,又確保中央對地方擁有相當的控制權,能夠推動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

可以說,中共對中華民族在制度上的最大貢獻,是在70年的探索、試錯和實踐中,完成了中央集權的現代化,並使中國復興有一可靠的載體。

文:悠然

學研社成員,香港七十後傳媒人,港大經濟系畢業生,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現為自由撰稿人,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