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反擊才剛剛開始 文:悠 然

7月3日,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公告表示自8月1日起,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其中包含金屬鎵、氮化鎵(多晶、單晶、晶片、外延片等多種形態)、鍺外延生長襯底等。外媒對此議論紛紛。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一方面欲報復美國等國家對晶片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另亦藉此措施作為與美國談判的籌碼。金融時報稱,中國試圖限制用於晶片製造和通信設備的兩種金屬的出口,以此回擊美國主導的半導體限制。

我看到網民創作了一個笑話,解釋「鎵」的市場情況。如下:

壞消息:全球幾乎全部的鎵,由中國出口。
好消息:還有一個國家,每年出口13噸。
壞消息:那個國家是俄羅斯。
好消息:烏克蘭每年也能出産微量的鎵。
壞消息:在頓巴斯和扎波羅熱!

「鎵」和「鍺」都不是稀土元素,產量也確實不高,特別是「鎵」。「鎵」分佈很廣,但世上沒有「鎵」礦,一般在鋅礦或鋁土礦中,在冶煉鋅、鋁時,順便提取當中的「鎵」,所以想要得到「鎵」就必須電解鋁。過去「鎵」便宜的原因是,它們大都在中國生產,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氧化鋁產能,也擁有全球最完善的「鎵」提取技術,中國以外單獨建生產線會非常昂貴。電解鋁需要用到大量的電,如美國要取「鎵」,先得建立許多電解鋁廠,還要預備大量的電力,但鋁價本身就低,計上能源價格,美國産出來的「鎵」肯定是虧本的。

這次是「鎵」和「鍺」,是小試牛刀,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稀土進口國,世界大多數稀有礦石和黑色金屬都是中國冶煉,冶煉要以最先進技術和最全產業鏈進行的。

今年年初,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歐盟在戰略原材料方面嚴重依賴中國,她舉例稱「98%的稀土來自中國,93%的鎂來自中國,97%的鋰來自中國!」

很多人搞錯了一點,就是以為關鍵的是稀土儲量,實際上最關鍵的是稀土提煉技術。中國是地球上掌握最先進稀土提煉技術的國家,是全球唯一擁有完整稀土開採、精煉、加工產業鏈技術的國家。也就是說,全球其他的稀土礦開採出來,大部分也都要運到中國來提煉分離。

歐美日各國一沒有最先進技術、二沒有最全產業鏈、三建立產業鏈需時、四建立後也無利可圖,現在回頭想重建已經沒可能了,重建成本無法承受,時間也來不及了。

美國目前在芯片製造領域卡中國,中國則在芯片的原材料領域卡美國,最後不是一拍兩散,就是握手言和。

早在拜登上任的2021年2月就發布了《14017號行政令》,命令美國商務部、國防部和國土安全部對四大類關鍵産廠 (半導體製造與先進封裝、大容量電池、關鍵礦物材料、藥品與活性藥物成分)進行爲期100天的供應鏈脆弱性審查。

之後,白宮公布了一份審查報告,明確寫出:中國是全球領先的「鎵」供應商,「鎵」是氮化鎵和砷化鎵半導體的礎元素之一。白宮還在報告中提供解決方案,如給中小制造型企業扶持、推動私營企業商業化、改善環評等。

但兩年多過去了,情况不僅沒有變化,甚至中國的佔比越來越大,今年的份額是過去幾年最高的。美國人早就知道了,但絲毫沒有辦法改善,因爲大規模製造就是他們的死穴。

2018年美國開打貿易戰時,我就在想一個問題:打破全球化,也會打亂了所有工業原料的計價,這對美國是因小失大,後患無窮。

如果全球化工業貿易是一個金字塔,歐美在塔頂,中國既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國,是塔的最大的中基層(塔基)。當全球一體化時,塔基做的是最苦、最便宜的工作,但當全球化退潮的時候,沒有塔基的塔頂,必然崩潰。歐美的高利潤是建立在基礎工業的塔基上。沒有了中國,世上還有哪一個家可在短期內提供培基的工業原料?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這個工業世界離開誰都可以,就是離不開工業產能第一的中國。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幷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