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訪華只是姿態 文:陳思靜

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裡第三次訪華,進行今年以來中美首次面對氣候問題的磋商。世界各國媒體紛紛猜測此次談判是否能成為中美打破氣候合作僵局的開始。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雙方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全球氣候,在全球氣候變暖事態嚴峻的形勢下,氣候問題已是避無可避。但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污染排放國,在過去20年隨著美國政府換屆,於治理氣候問題上始終搖擺不定、反覆無常已是常態。

2001年美國公然宣佈帶頭退出《京都協議書》。在全世界對溫室氣體減排為之努力時,其出爾反爾使得在全球氣候問題未能取得顯著成效。2004年美國排放量更比1990年上升了15.8%。直到這一刻美國仍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而中國這個老二的排放量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若按人均計算,美國的排放量更為中國的20倍。

2020年中國就氣候問題向世界宣言:“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各國提出碳中和目標作表率,以持續的務實行動應對氣候變化,這是中國對氣候問題大國擔當的態度。而同時期美國卻退出由全世界178個締約方共同簽署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否認自身約束性量化減排任務,游離於全球碳排放合作體系和安排之外。如今拜登政府為了總統選舉大打氣侯牌,又重新加入《巴黎協議》,但之前退出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始終難以彌補。現在又派克裡來華就氣候問題尋求合作,很明顯除為了選舉之外還另有所圖。

最近美國國會通過“結束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法案,單方面要求取消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認為中國作為發達國家應當承擔更多的義務與責任,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氣候問題。另一方面美國卻引發烏克蘭戰爭、北溪管道爆炸,導致全球二氧化碳激增,加劇全球變暖問題,對於美國而言,氣候問題始終是作為一種獲取利益的工具,所謂限排和炭稅只是作為控制其他國家發展的枷鎖,既對自身排放問題視而不見,不斷淡化本國的減排義務,又儘量避免自身作出具有約束力的減排承諾。又推出碳邊境稅計劃,希望將碳配額貿易壁壘制度化。因此美國在個別環境問題上示好,也只是不斷試探中國的底線,並非大徹大悟突然環保起來。

文:陳思靜

擊劍任俠 快意恩仇 浪蕩宦海 十載浮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