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具香港特色的資本主義」?  文:寒柏

回歸25周年,新一屆香港政府正式上場。如以「50年不變」為界,香港的「上半場」表現不滯,在「下半場」又應該怎樣做呢?

在「一國兩制」的大前提下,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保持不變。在回歸之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經濟表現強勁,世人多認為西方具備「制度優勢」。香港保留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除了對國家有利之外,似乎亦隱含了港人的生活質素得到保障。

但25年過去,此時「東風壓倒西風」;美國經略中東多年,窮兵黷武而未見成效。自08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只能以「量化寬鬆」轉嫁虧空,西方經濟從此一蹶不振。世人驚覺,原來官商勾結、貧富懸殊和社會各階層的矛盾,亦一樣會在西方發生。中國古時有句諺語:「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原來西方政客與「流水的官」般無異,選舉只能揀出騙子,甚至乎把幹實事的人趕走。

近年,我們經歷了「金融海嘯」、「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及「俄烏戰爭」,如今美國通脹失控,本年度經濟有機會陷入衰退。西方衰落已成為「主旋律」,僅靠所謂的「軟實力」繼續「帶風向」來維繫資本主義信徒。

香港在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之下,財富越來越集中,貧富懸殊,社會向上流動性大幅減慢;土地及房屋供應短缺,社會矛盾日深。即使香港政府是行政主導,但資本力量滲透各階層,港府施政仍是制肘處處,有力難施,寡頭壟斷及剝削問題十分嚴重。簡單來說,香港盲目跟從西方的資本主義,早已鬧得百病叢生,地位大不如前。

想深一層,世人奉行資本主義之目的,絕不僅是保障資本家的利益,而是很多人堅信透過自由市場,資源可以充份活用,人盡其才,各人為私利而共同創造更多財富,最終惠及整個社會。因此,如果因為財富高度集中而出現不公平的情況,亦會危害自由市場之運作。

無論如何,香港不妨重新考慮,到底西方的政治及經濟體制出現了什麼問題?我們如何可以防止資本過度滲透而影響施政?怎樣可以改善貧富懸殊的問題?如何使傳媒做好監察政府的角色?最重要的是,在奉行資本主義之同時,我們又怎樣做才能保證政府的施政,不會因為要保障資本家之利益而犧牲中產及基層的福祉?在資本主義的信仰下,我們又如何教育下一代,應該「以人為本」,而不是「見利忘義」?

香港的「下半場」即將展開,我們不妨先總結過去25年來的得失,檢討西方政治及經濟體制之漏洞,並作出適當的改革。

遙想當年,中國推行「改革開放」及「4個現代化」,致力建構「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參考前人的經驗,香港亦不妨反過來打造「具香港特色的資本主義」,或可「殺出一條血路」。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