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正面看待垃圾徵費試點發現的問題,不宜過早言廢 文:文武

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昨日(1日)起正式實施,社會各界都在密切觀察施行成效,更關注政府會否在「先行先試」計劃結束後,如期於8月1日正式落實垃圾徵費政策。垃圾徵費重在環保,政策的大方向得到社會廣泛認同,但難點在落實的細節上,因而這項政策雖已議論了十多年,但到正式施行時仍感困難重重。不過,筆者認為,應正面看待垃圾徵費試點發現的問題,不宜過早言廢,事實上,政府已完成了地區治理改革,建立地區民政署、區議會、地區「三會」、關愛隊的完整架構,推行這項政策應更有信心。

政府選定14個處所,作為「先行先試」計劃的試點,涵蓋政府大樓、公私營住宅、商場、食肆、安老院舍等。應該說這些試點都具有代表性,有助政府測試政策的施行細節,收集信息,為下一步全面推動落實政策做好準備。從昨日試點運作的情況看,大致順暢,絕大多數市民都樂意配合,傳媒亦密集地前往試點採訪,發現問題,立即作出報道,協助商戶、市民反映意見。

首日運作,雖然已發現了不少問題,但大多數都只是小問題,主要是不習慣、不適應、不清楚等問題。例如,有些市民不清楚應如何正確使用收費膠袋,會在指定膠袋外再套上一個普通膠袋防止破漏;有些市民不知道何處可領取指定膠袋;也有參與試點的酒樓員工不知道應如何處置垃圾,事事要問主管等等。這類問題,大部分都可以透過加強宣傳、指引解決,相信相關計劃推行一段時間後,市民逐步養成新的生活習慣,問題可以解決。

另一類問題是垃圾分類及回收的宣傳不足,配套設施也不足的問題。包括公私營屋苑沒有足夠的垃圾分類回收設施,香港回收環保業也有待進一步發展,形成更完整的體系,向市民提供更完善的回收服務。這類問題則未必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未來3至4個月期間,應重點積極推動解決。而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充當引領帶頭的作用,率先在公共屋邨和社區增設更多的垃圾分類回收設施,並提供一切必要的措施,支持本地回收業的發展。

還有一類問題是徵費導致的經營成本和生活成本增加的問題,尤其是每日須處理大量廢物、廚餘的商戶,以及生活本來就比較艱難的基層市民,會感到壓力。對於這些問題,政府則應多從經濟、民生的角度去想辦法,比如,是否可為有困難的商戶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又是否可以為一部分確實生活比較困難的長者和低收入家庭,提供有限額的免費膠袋,以紓緩他們的生活壓力?

政府之所以要在正式推動落實垃圾徵費政策之前,推行「先行先試」計劃,就是期望能透過這些試點,收集數據,發現問題,進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是積極向前的做法,而非如坊間的部分傳言,為褪軚設下的「下台階」。

垃圾徵費的「先行先試」計劃,首日已發現不少問題,不過,筆者認為,問題本身並不可怕,更不應過早地就作出悲觀的結論,要求政府再度延後甚至撤消。而應以積極的態度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逐步梳理出全套解決方案,進而穩妥地推進落實垃圾徵費政策。

事實上,自去年完成地區治理的改革後,政府在推行這類涉及千家萬戶的政策,應更有信心。在推行「先行先試」計劃階段,區議會、地區「三會」和社區關愛隊應積極行動起來,深入民間,充當政府和市民之間的橋樑,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工作,積極向市民宣傳推廣減廢環保的政策信息,讓大多數市民都能正確看待垃圾徵費,積極配合,同時也廣泛收集市民的意見和建議,協助政府解決問題,為日後全面落實政策,鋪平道路。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