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7年後,政治局會議對內地樓市的表述出現了重要變化。7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談及房地產市場時,首次明確提出,「要切實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其中「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以及「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都是首次被提出,而且未提「房住不炒」,一時之間令整個房地產行業看到了希望。但下一步房地產市場該如何發展?我們必須認清內地樓市的一些基本盤。
實際上,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內地普通二線和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限制性政策已基本放開,當前也就是剩下核心一二線城市的政策空間仍較大。預料下半年的優化政策空間,大概率在放鬆一二線城市的限制性政策,以及調整存量房貸利率。
在當前市場背景下,更好地支持剛需和改善性需求仍是政策方向。
第一、樓市炒作都是炒上不炒落,現時市場吹淡風,無需再提。
「房住不炒」的說法是2016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上被首次提出來的,之後多年均一致將此作為房地產調控工作的根本遵循。但過去幾年內地樓市已發生根本轉變。
樓市不同股市,股市可以炒上、炒落,但樓市是單邊炒上,而且很多是借貸槓桿炒上。持續幾年樓市冷卻之後,資金早就不在熱衷炒樓。現在多地新房、二手房量價均處於下跌通道,投資需求已經明顯減少,再繼續把「房住不炒」四個字掛在嘴邊反而影響市場信心,造成誤判。事實是炒樓早就賺不到錢,只能爛在手上。
第二、樓市由「住大點」向「住好點」過渡。
1990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僅為7.1平方米。人口增加加上快速城市化,這是中國樓市開啟市場化之後長漲不跌的大背景。但根據國家統計局去年發佈的《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到2020年,中國家庭戶人均居住面積達41.76平方米,平均每戶住房間數為3.2間,平均每戶居住面積達到111.18平方米,意味著這些年中國人均居住面積翻了近6倍。
人均41.76平方米是什麼概念?相當於香港的400平方呎還多,在香港這是一家三口四口的總居住面積了。當然,內地很多人是城鄉遷徙,在城市有樓、在城鎮農村也有樓。但毋容置疑,樓房存量的總量,其實以頗為足夠。
在過去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中,中國房地產市場存在著「重新建輕存量」的特色。多建、快建,這是房地產開放商的黃金時代。但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2022年中國內地總人口首次下降,城鎮化進程放緩,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已得到滿足,新房市場進入見頂後的回落階段。
當然,還是有不少人是想在城市買房的,與此同時也要看待,有不少人是在多個城市擁有多套房,然後長期空置的。存量房屋可以滿足存量人口需求,而且人口也不再增長,繼續猛建新房只能造成資源浪費。「住好點」的關鍵不在於更大,而是要合理運用資源做好保障性住房,將住房裝飾得更精緻、更實用。因此在家居智能化、精緻化方面是大有空間的。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