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英國政客是怎思考的? 文:悠 然

二百年來,英國的形象一向是老奸巨滑,無寶不落,非常實用主義,但自2016年脫歐後,整個英國政壇好像發了神經一樣,在和任何大國沒有貿易條約下貿然「裸脫」,結果成了歐洲的棄兒,政治動盪,七年換了五名首相,政客就像不知天高地厚的幼童,不自量力地四出叫囂,特別是無緣無故挑釁中國。

中英兩國遠隔近萬里,雙方沒有戰略矛盾,更不是地緣政治對手,英國也曾更看重中國市場利益,2015年,習近平以國家主席訪英,英國形容以「最鮮豔的紅地毯」來歡迎他,時任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親口說︰「中英將開啟兩國合作的黃金十年。」

結果在一年後開始脫歐後,中英波瀾不斷。2021年英國官方文件,將中國定為「系統性競爭者」(systemic competitor)。 2022年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推文稱,「英國永遠不會放棄香港」,但香港已經回歸中國25年之久。

現任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公開表示,前十年英中兩國所謂的密切經濟關係是「天真的」,「英國現在面對對競爭對手,需要用『穩健的實用主義』(robust pragmatism)取代過往一廂情願的戰略。」又承諾將英國防衛支出未來兩年增加50億英鎊,並計劃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2.5%,以回應所謂的來自俄羅斯攻擊烏克蘭及中國「劃時代挑戰」帶來的「威脅」。 剛訪台的前英國首相卓慧思(Liz Truss)17日呼籲西方必須避免姑息中國,並展現出對台灣的堅定支持。

英國這種名其妙的「自殘」總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這是政客集體瘋狂?還是他們別有深意,設了一個我看不懂的局?

這個問題,直到我看到英國前外交部常任秘書長(head of the Foreign Office)西蒙·麥克唐納(Simon McDonald)的訪問,才恍然大悟。

麥克唐納是何許人?

他在英國外交部工作了40年,在兩年前的2022年7月,發布了一封嚴厲的公開信,指責首相約翰遜對公眾撒謊,並最終打倒了約翰遜。他現在是劍橋大學基督學院的院長,近日接受《The Newstatesman》時表示:「英國的遊戲已經結束了,政治已經加速了。」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英國政客的水平每下愈況?

麥克唐納的解釋直截了當:沒有任何經驗的政客們被推上了英國的重要職位,「你可以在進入議會的幾年內成爲外交大臣。」如卓慧思在形象上花費了大量時間,或許作爲一名內閣部長,「她應該更深入地瞭解政策影響,而不是思考『我在悉尼,最好的照片是什麽?』」

簡單說只現在的英國政客只想做網紅,留意攝影機在哪裏,不費吹灰之力就名成利就,何需小心翼翼地治國呢?

第二個問題中英關係應如何處理?

麥克唐納認為台海危機是英國新世界觀的重大的考驗,英國不應「與中國爲敵」,上世紀60年代,英軍也沒有去越南作戰。「對我來說,這(台海危機)將是倫敦和華盛頓之間的一個轉折點。」他甚至認為即使美國高官,如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ohn Blinken)和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Joseph Burns)都知道對華開戰將是「戰略災難」 ,所以他不擔心中美短期會開戰。

第三個問題是今天英國為何昏招四出?

麥克唐納認為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下降,尤其是和印度、中國、日本、巴西、澳大利亞比較。「我們仍然可以是一個玩家,但我認爲我們主要是一個軟實力玩家。」 問題是英國「仍在嘗試玩硬實力遊戲,但我們沒有資源再支持它。」麥克唐納更指英國也不應該爲了成爲印太地區的參與者,而派遣航空母艦穿越半個地球。

事實上,2021年夏,英國皇家海軍「伊莉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R08)航母曾率領戰鬥群首度遠航東亞,期間醜態百出,就是軟實力玩家嘗試玩硬實力遊戲的結果。

老實說,我已很多年沒有看到如此清醒的英國政客,對英國的問題、定位、辦法都提出可行深入的建議,只是今天的英國政治土壤還能支撐這些觀點嗎?我是很悲觀的,今天的英國頗像大清晚年,知道問題在哪裏,卻只能看着日落西山,無力回天。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幷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