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打不倒樓市唯靠「明日大嶼」 文:吳桐山

疫情稍微受控,市場馬上敏感地預期市道復活,樓市又再轉活,包括本地地產股都重新獲得看好。有地產界大佬近日表示,隨着疫情受控,經濟亦趨向活躍,加上住宅供應追不上需求,新經濟衍生新買家,預期今年樓價可望上升5%至10%。加上早前山頂文輝道豪宅地以樓面呎價逾5萬成交,高於市場預期,造價反映發展商對後市極具信心。

香港樓價即使遇上世紀疫情也難以下跌,關鍵在於房屋明顯供不應求,市場對此有共識,因此低位總是有承接。要打破這個市場共識,唯有來一個可以大增土地供應的中長期計劃,例如「明日大嶼」。

立法會去年底通過「明日大嶼」前期研究撥款,今年年中將公布研究招標結果及批出合約,隨即展開為期3年半的研究。計劃在近日再有進展,發展局局長黃偉綸2月17日表示,前期研究將探討明「明日大嶼」資方式,若市民關注公共財政,「不想政府荷包出所有錢」,政府不排除發債融資。

這算是正面回應了早前有城中賢達提出的全民做「明日大嶼」主人的「創新公私營合作(PPPP)」。當時香港我哋家有限公司主席王兟提出的方案,大意是成立一間股本金為1,000億元的公司,其中75%股權,或面值750億元的認股權證,將由750萬香港市民一人一股持有,即全體香港市民可獲免費派發一股認股權證。另外25%股權則由一間私營基金管理公司募集250億元,募集對象包括不同的主權基金、國際退休及養老投資基金。

說實話,以政府疫情之後的財力,實在不適宜全靠政府來推「明日大嶼」。一方面一場疫情已經令特區政府損失了好幾千億的公帑,另一方面大病初愈,香港經濟要復活需要長時間,未來一兩年,財政隨時會持續赤字。在這種情況下,再提出一個幾千億的大計劃,難免會令財政百上加斤,甚至衝擊香港的信用評級。

相反,香港民間的財富還是很多的,更是一個雲集中外資金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本地債券市場相對發展落後,利用「明日大嶼」發債集資,既能解決香港的燃眉之急,又能刺激債券市場發展,又能凝聚香港支持發展土地的民意,可收一石三鳥之效。

反對「明日大嶼」的人,總是說「明日大嶼」遠水難救近火。但其實市場最重要的是預期,大家「盲搶樓」只是因為覺得香港以後都沒有足夠的樓宇供應。只要「明日大嶼」改變了大家的心理預期,對樓市的壓力是會立竿見影,絕對不是遠水。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