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政策失敗 市民苦等

超出100%代表什麽?結論可以很不同。可以表示很受歡迎,在消售供求上,是供不應求。所以在買賣生意宣傳上,有「數量有限,欲免向隅,先到先得」的提醒顧客,有買趁手,免得欲購無從。但若然從醫院急症室或病床的使用率超出100%看,結果完全兩樣,即是服務嚴重不足,市民得不到合適的照顧,相關方面的工作表現是完全不合格。 公立醫院急症室和病床使用率均破百,已經不是今天的事,年年如是,不過現屆政府的施政,日日照常,醫療政策被形容為不合格,已經說得輕鬆。正確的理解是負責人明知不理,或者是無能處理,又任由情況惡化,有怠忽職守,職務失當的責任。用怠忽和失當兩詞去評論,甚寬鬆了。嚴肅些,這些負責官員視人命如草芥而放任摧殘,特區政府還談什麼「以人為本」? 對於香港的公營醫療水準,不少人認為屬優質,得到服務或治療的市民可能會認同。但等到痛死,失去最佳治癒時機而死得無辜的病人,肯定不以為然。香港公營醫療供不應求,嚴重不足,失衡致有病人因此而損命,醫護因此而失職,這個「不足」的問題和責任應該由誰負責? 一個醫護人員的投訴,指病床「加無可加」,病人被迫苦等塞滿急症室。病人等不到治療,等如等死。投訴中又透露醫護人員手不足,醫療儀器不敷應用。總括而言是病床不夠、設施不足、醫生護士缺少三項。對於這個投訴,院方的態度真的很平和,「由於急症室的求診人數偏高,加上內科住院病床佔用率持續高企,令部分病人可能需等候較長時間才能入院,希望市民加以體諒,耐心等候。」雖然院方沒有直接承應人手設施不足,但一句「希望市民加以體諒,耐心等候」,間接同意了問題所在。無奈一如無賴般做法,「投訴接受,態度照舊」。等的不是他,苦等的病人也只可以認命,等到死算是不好彩數吧了! 無獨有偶,那邊一個投訴三樣缺乏致病人苦等,這邊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表示,醫護流失情況令人憂慮,要推出挽流人才計劃。除了向合資格員工提供以低息置業貨款外,還會成立醫管局學院,和增加顧問醫生和護士,希望可以解決人醫護人手問題。范主席的計劃如直接回應了那個投訴人,確是巧合,更證明了這個醫護人員的投訴,所言屬實。 2019年流感高峰期,公營醫院滿瀉,醫護承受龐大人手不足壓力,特首豪氣一撥五億以為可以紓緩問題,最後還得改口說五億只是支持與關懷,原來特首可以用公帑去表示關懷,令人增廣見識。三年過去,問題更加嚴重。食衞局局長連護士問題也解決不了,現在給市民的感覺是不聞不問。醫管局主席不懂醫病,只知頭痛醫頭,起碼懂得食只痛藥。特首的偏心關懷,對公營醫療失衡,於事無補。這些人漠視市民的性命,用草菅人命來形容一點無過。小市民的苦等!要等到何時?

文 : 陳祖光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