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訪華能否取得實效 關鍵在美方有否實質行動

中美兩國元首4月2日通電話之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隨即於4月4日抵達廣州,展開為期6天的訪華行程,受全球關注。昨日(7日),國務院總理李強會見了耶倫,表明中方希望中美做夥伴而不是對手,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希望美方同中方更多相向而行,繼續落實好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讓「舊金山願景」成為「實景」。耶倫訪華,有利促進溝通穩定兩國經貿關係,但外界關注的不僅是耶倫的身段和姿態,更注重美方會否實質作為,耶倫訪華要取得實效,美國必須要有實質的行動,改善中美經貿關係。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在中美兩國建交後很長的一段時期,外界普遍認為,經貿關係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不論中美兩國在政治、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多大的分歧,只要穩定兩關經濟貿易關係,中美關係都能保持相對穩定地發展。但是,自從2018年美國向中國發起貿易戰之後,人們對於中美經貿關係是否仍然是穩定中美關係的「壓艙石」,提出疑問,中美兩國就經濟貿易之間存在的分歧,似乎已經成為影響兩國關係的其中一個主要矛盾。

自從美國向中國發起貿易戰之後,中美關係日趨緊張,美國隨後又再發起對華科技戰、金融戰,以各種不同的藉口,採取各種不同的手段,遏阻中國發展,打壓中國企業,制裁中國企業的單子越拉越長,中國民眾對美國的不滿情緒也不斷上升。過去一段時期,美國國內還出現過要求與中國「脫鈎斷鏈」的聲音,要求切斷與中國之間的經貿聯繫,後來即使不再提「脫鈎斷鏈」,改為強調「去風險」,但實質仍在打壓中國的對外貿易。

不過,美國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得益技術進步和全球化發展,經濟全球化已經進入到不可逆轉的階段,各國的經濟關係是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利益共同體。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經貿關係,也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根本不可能「脫鈎斷鏈」。美國打壓中國的對外貿易,實際上也令自身利益受損失,所謂「去風險」,實際上是在製造風險。

實事求是地說,中美兩國的經貿關係仍然是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競爭,從務實地角度看,兩國仍應以爭取更大的共同利益作為基石,穩步推動兩國的經貿關係發展,有效地管控分歧,化解矛盾,推動兩國關係向前發展,這才對兩國最有利,也對全球發展最有利。

習拜4月2日通電話之後,美國隨即安排掌握財經大權的耶倫訪華,而非首先安排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其中有深意,顯示美國仍然願意採取務實的姿態,在經濟貿易關係上與中國尋求更大的共識,建立積極的溝通,深化交流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僅從這一點而言,耶倫訪華對改善中美經貿關係,進而穩定中美關係,具有積極正面的作用。

不過,美國一直給人的印象是嘴上說一套,實際做的又是另一套。世人所關注的不僅僅是耶倫在訪華行程中的言行表態,也不只是在看耶倫如何拿筷子,吃粵菜、川菜,欣賞中國文化,更關注美國政府當局在促進兩國經貿關係的實際行動,包括是否停止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

習近平在與拜登通電話時,提出「以信為本」的原則,希望美方用行動兌現承諾,將「舊金山願景」轉為「實景」。李強在會見耶倫時,再次提出,希望美方同中方更多相向而行,繼續落實好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讓「舊金山願景」成為「實景」。

美國主動要求加強與中方的溝通對話,促進雙方了解,令中美關係出現企穩的態勢,令世人感到高興,中方的取態積極正面。但世人對中美關係未來的發展,仍抱持觀望的態度,對美國能否言行一致,落實「舊金山願景」,未敢過早作出結論。

美國國內正面對十分複雜的問題,除了要解決經濟發展存在的重大困難之外,還須處理日趨激進化的黨爭問題,尤其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政治爭抝將會白熱化,受其影響,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特別是在國內反華情緒高漲的情況下,會否再次出現損害中美關係的事件,也令人關注。

耶倫這次來華訪問,同樣也須小心處理這方面的問題,避免令經貿問題政治化,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耶倫訪華能否在促進中美經貿關係穩定發展上取得實效,關鍵仍在美方會否有實質的行動。外界對於耶倫訪華,究竟會否推動中美經貿關係穩定下來,讓經貿關係繼續成為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也只能懷着美好的願望,但抱持觀望的態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