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回憶】(2)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中式酒樓歷久不衰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認為,中式酒樓面積大、租金貴,在疫情中受挫最深,而較為傳統及有特色的舊式食肆,競爭力亦相對較弱,未能得到高消費力的年輕一代青睞。他提醒舊式傳統食店要改變固有思想,注入新科技元素,否則會被市場淘汰。

黃家和:年輕人飲咖啡不飲茶

黃家和指年輕人愛光顧咖啡店,對飲茶興趣不大。
黃家和指年輕人愛光顧咖啡店,對飲茶興趣不大。

新冠疫情持續近3年,政府不少防疫政策都是針對飲食業,譬如禁堂食、每枱限人數等等,對飲食業影響深遠。黃家和認為,當中以中式食肆影響程度較大,而傳統中式酒樓沒落的主因,是近年很多針對年輕人的新食肆冒起,年輕人消費力強,卻喜歡光顧咖啡店、日韓特色食店,對光顧舊式酒樓意欲不大。

老牌食肆多靠遊客生意維持,但疫情下遊客基本上絕跡。即使今年年底或有望與內地通關,但黃家和相信不會立即百分百恢復,忽然間有大量旅客來港。加上內地疫情反彈,中央是要維持「動態清零」,抑或要平衡經濟發展而作出調整,目前仍是未知數。

外賣店成疫情飲食新常態

疫情之下很多人改變生活習慣,更多了外賣或在家自煮,對食肆亦造成衝擊。黃家和認為,香港經濟仍然疲弱,即使政府再推出電子消費券,幫助亦不大,只是推出頭幾日生意額會稍升,隨即就會「跌Watt」,原因是2,000元消費券不是很大金額,而市民對消費券亦逐漸失去新鮮感。

疫情之下,飲食業出現新常態,如兩餸飯、三餸飯等外賣店如雨後春筍出現。這些外賣店「又平又食得過」,尤其受到基層市民歡迎。黃家和解釋,食店外賣生意由疫情前佔餐飲業僅3至4%,至疫情最嚴重時上升至逾30%,另外又有中央廚房出現,供應食物予外賣店,商家亦可透過網上平台銷售,成為飲食業在疫情之下的新常態。

傳統食肆須與時俱進求生存

中式酒樓要求生,黃家和坦言不能再因循守舊,要思想革新,接受創新科技,否則就會被淘汰。

「一些傳統係需要保留,但不能夠百分百保留,譬如好多舊式小店連八達通收款都未有,收唔到電子消費券。唔好覺得八達通手續費貴就唔安裝,小財唔出、大財唔入。」黃家和又以手機二維碼點餐為例,安裝成本不多但效率高,內地市場已很普及,香港大可以「倒模」照做,希望政府及創科局大力推動。

政府早前通過《商業租戶短期保護措施(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條例》(禁追租令),要業主暫緩向租戶追租3個月,但法令上月底已結束,之後政府未有新一輪方案,租戶猶如「斷崖式」失去保障。黃家和表示,估計約有4、5成食肆,即7,000至8,000間店舖被業主追租,若租戶未能與業主達成共識,當中兩成食肆可能會因此而結業。黃家和希望政府盡快推出新方案,不要等倒閉潮出現才醒覺。

他建議政府可推出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劃,以及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協助業界捱過疫情寒冬。

鄭寶鴻:結業潮只屬「此起彼落」

鄭寶鴻也是蓮香樓和大榮華熟客仔。
鄭寶鴻也是蓮香樓和大榮華熟客仔。

香港著名歷史愛好者、收藏家鄭寶鴻表示,自己亦是蓮香樓和大榮華的「熟客仔」,孩提時代就跟隨父母到蓮香樓飲茶,最愛吃那裏的雞絲粉卷、豬肚燒賣。到現時投身社會工作後,他仍延續飲茶習慣,更經歷了蓮香樓兩次搬遷,與茶樓侍應及茶客都非常稔熟,仿如朋友,對蓮香樓及大榮華結業感到失落和遺憾。

鄭寶鴻認為,舊式茶樓結業,但同時亦有很多新派中式酒家食肆興起,相信結業潮只是「此起彼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結業的很多都是經營上有困難,或者東主年事已高,不願再經營,加上茶客年紀一般較大,年輕人又偏向西式飲食,因此無以為繼。不過鄭寶鴻認為,人到中年便會喜歡懷舊中式飲食,相信中式酒樓未來仍會歷久不衰。

86409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