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感覺

2015年一齣電視劇《大時代》以「掟仔落街」作首集震撼性劇情刺激觀眾,演員的演技是毋庸置疑,導演很有心機,當然有人認為在電視電影藝術上這一集很有張力,是佳作,是經典。但在社會上卻引起很多人的「反感」,電視台收到很多投訴,唯有調動播映時間,並刪剪劇集內被某些人認為最「精彩」的片段。

這齣有人認為是「經典」的電視劇,卻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經典」與「反感」便成了兩種強列不同的「褒」與「貶」的評論。如果簡單從小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或是現代社會慣用的詞彙「民意」。這段戲便一定是違反了人的一般對與錯的觀念,大多數人認為這段戲已經背離了人對倫常的正常想法,並害怕這種歪想會對人的行為或社會做成歪風 ,所以有這麼多的「反感」。

在藝術創作和道德倫理上經常引起很多爭論,很久以前西方一齣電影,描述耶穌被釘十字架時的人類情感的假設,便引起很大的迴響,特別是對耶穌有信仰的宗教。當然那齣講「孔子」的電影也不例外。我們認識這些偉人,只是根據歷史文化書籍,當演員飾演這些角色時,便會加入自己的想法或揣摩被飾演者的性格,希望將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可惜的是,因此那個角色已經並非原來的人物了。對於原來的人物,很不公道呢!導演與主角成名了,卻摧毁了他!

前幾天,一名的士司機,因沉迷賭博,債務纏身,走投無路,將七歲的兒子在6樓天台掟落街,然後自己再跳樓自殺,這是一宗企圖謀殺與自殺案。這宗案件突然令人回想起《大時代》,可能這就是當年引起很多人「反感」或「害怕」的原因。當然這宗案件的問題一定不在那齣電視劇,而是「賭博」,不過也可以探討出人類本性中真的有善良,不忍人之心。

有時對於社會的反應也不能不感到悲涼,明明問題是出在「賭」上,卻沒有幾多人出來譴責社會上的賭風,反而是記著一齣電視劇。這也反映出香港電視台劇集對社會的影響力,有時比政府的宣傳還要大。因此當攪藝術創作或創作的人,在靈感突發之時,也要顧及道德,否則會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了。雖然有人認為說教很老套,讀書人對社會的責任,還是要「文以載道」為好。

文 : 陳祖光

同仁基金會主席、四川省政協委員、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