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謂的「與病毒共存」 文:陳凱文

在前一段時間,內地在抗疫的問題上,出現了所謂「與病毒共存」的爭論,部分香港時評員也急不及待的去湊熱鬧。然而,除了部分相對專業的意見,是有着參考的價值之外,不少人的評論都沒多少營養,甚至只是純粹的借題發揮。說得更白一點,部分人基本上連「與病毒共存」的意思都未能說清楚,而他們對於所謂「與病毒共存」的支持,更多時候是源於訴諸權威,又或者說得直白一點,只是一種源於抗疫疲勞的情感宣洩。

其實,任何一個中文水平及格的人都會認為,所謂「與病毒共存」此一說法,本身就是語意曖昧。首先,這句話缺乏主語,即是沒談清楚「誰與病毒共存」的問題,而事實上,如果這個「誰」不包含自己,而是其他跟自己毫不相干的人,相信大部分人都不太關心。換言之,這個「誰」當中必須包含自己在內,或者是指全體中國公民,究竟需不需要「與病毒共存」,才算是涉及我國抗疫政策需否調整的討論範疇。

與此同時,即使那個「誰」包含了自己在內的全體中國公民,也不一定涉及抗疫政策須否調整的問題,因為我國即使沿用現時的防疫政策,新冠病毒仍然在地球未被消滅。換言之,我國繼續沿用現行的抗疫手段,跟「與病毒共存」並不構成矛盾,因為我國公民至今,其實仍是在地球上「與病毒共存」,只是我們一直在阻截病毒在我國境內傳播而已。

因此,視我國抗疫政策跟「與病毒共存」構成對立,本來便是一種假兩難(false dilemma),又或者是他們口中的「與病毒共存」,其實有着各種的潛台詞,當中涉及在何處和怎樣「與病毒共存」的問題。說得直白一點,這些人口中的「與病毒共存」,其實是指我國放棄現行的入境檢疫政策,不論入境者有否感染新冠病毒,都容許他們在毋須定點酒店隔離政策下入境。

如此一來,便涉及一個更根本的醫學問題:放棄現行的入境檢疫政策,是否能夠減低全體中國公民的致病率,以及感染後的致死率呢?即使不能降低,但至少不論放不放棄,致病率和致死率都是一樣的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我們自然應當支持換過另外一種「與病毒共存」的方式。

在此情況之下,若是單純從國民整體健康的角度而言,只有出現下列的情況,才應放棄現行的「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抗疫方針:一是疫苗追得上病毒的變種速度,能夠有效降低接種者的致病率和致死率,而全國接種覆蓋率已經高到足以產生「群體免疫」,又或者是病毒在演化過程中,能夠自行降低毒性,令國民即使受到感染,其致死率亦低到零,或者接近零的水平。

那麼,上述提到這兩個情況,現在已經出現了嗎?顯然是尚未出現。換言之,如果所謂「與病毒共存」,是指未來出現上述的變化,國家應該立即調整現行的抗疫政策,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國家亦一定會這樣做。然而,縱觀近期所謂「與病毒共存」的爭論,大部分附和者都甚少提及,甚至是迴避致病率和致死率的因素,這便不禁讓人覺得,他們是因為其他因素,才主張所謂的「與病毒共存」了。

問題是:那些其他因素,究竟又是甚麼,重要性竟然可以凌駕於國民致病率和致死率之上呢?讀過那些附和者的言論便會發現,答案便是「經濟」。當然,他們口中的「經濟」,不是本義的經世濟民,而是某些地方的財政,或者是某些階層、某些行業乃至是某些人的收入。說得直白一點,其實是有些人在算自己的小帳。

當然,只要是人便會算小帳,正如本文認為,國家現時不適宜調整入境檢疫政策,背後都涉及個人健康和性命的考慮在內。正因如此,本文才不明白,現時那些支持和附和「與病毒共存」的人,究竟是否懂得計數。不要忘記,當他們大談確診數字只要不會造成國家醫療系統崩潰的一刻,他們仍然是智人,一樣有遭受感染和病死的機會。

文: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