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即將在芯片突破 文:悠 然

《美國事務》雜誌(American affairs)在上個月推出一篇報導說中國半導體(芯片)發展(中國半導體産業的新紀元: 中國政府應對出口管制A New Era for the Chines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Beijing Responds to Export Controls)。報導給我兩點震撼:一是報導非常詳實而且十分深入,讓我有種是內奸寫的感覺;二是披露了中國半導體産業進展非常快,尤其是最核心的觀點,中國將在2025年測試國產EUV光刻機,並在2027-30年間投入量産。

我用了一天時間斷斷繼繼看完報導,試試解讀內容,幫助對芯片發展有興趣的讀者瞭解中國芯片産業的進展。這篇報導總共包含4個部分:分別是美國的管制;中國的應對:光刻機和EDA工具和最後的展望和挑戰。

第一步美國的管制就不多說,我們通過各類新聞已看了很多,簡而言之就是16或14納米以下的先進工藝的製造設備軟件和尖端産品全面禁止。而隨著中國的逐步突破,如今連中低端工藝的設備也愈發收緊。

報導也提到管制讓荷蘭和日本非常難受,不僅生意沒有了,萬一中國真的開發出自己的光刻機,荷蘭和日本就是受傷最大的,所以兩國政府和相關企業一直都尋求放寬管控,讓貿易適當的恢復,不要竭澤而漁,可美國是毫不理會。

那麽中國是如何反應呢?這是我寫本文的重點。

中國在過去採用的是科學家主導加成立國家基金的模式,專注於製造和設計,但這種模式沒有重視中小企業領域投資,而且基金存在不少的腐敗問題,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於是,中國的芯片産業政策大幅改動。

首先政府成了主導角色,發展思路自上而下,大部分重大半導體政策的決策移交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並由多家國企來主導半導體産業的政策,我知道包括的國企有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中電子)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電科)。

第二,將國家級的研發成果向私企開放,並且簽訂了5家關鍵企業.分別是華爲、中芯國際、長江存儲、北方華創以及中微。不僅如此,中國還大力的發展開源的硬件框架,如阿里旗下的芯片設計公司平頭哥以及其他行業的龍頭都在使用國產硬件框架。

第三是芯片製造,最重要的成員是華爲和中芯國際,政府為雙方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特別是和中芯國際最先進的晶圓廠—中芯南方合作密切,中芯南方擁有成熟且高量産的22納米工藝,擁有大量阿斯麥DUV工具,華爲從去年秋天開賣的麒麟9000s系列芯片,以及恢復供應的AI升騰芯片,大概率都是來自於中芯南方。

而在純國産光刻機重任在上海微電子身上。2023年末,上海微電子的母公司張江集團就曾經在微博上曝出,該公司已經能够生産出一種可行且具有商業潜力的28納米第一個微光刻機,而這也招來了美國更爲嚴格的管控和制裁。那一旦28納米生産綫得到了驗證,中芯國際和業內的其他參與者將快速的轉向類似工藝,進行14乃至10納米的生産。

可以說。整個中國的芯片産業都已全方位的調動起來,中國最拿手的官方主導、多線合作、全領域投入在這場芯片戰中發揮得淋漓盡致,我比文章更樂觀,中國會在2025-2026的某個時間點,實現5納米工藝的量産。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