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開學 – 開始培養抗逆力 文:鄧家豪

九月開學,全新學年展開,一些家長開始為子女精心安排課外活動和興趣班,當中大部分都與提升學術能力或技能有關。知識固然重要,但個人心理質素,卻是人生能否持續成長的關鍵。人類發展速度有增無減,環球政治風雲詭譎,學生一樣要面對急速的社會變化和資訊爆炸所帶來的壓力,故此,相比以往備受重視的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和EQ(Emotional Quotient,情商),RQ(Resilience Quotient,抗逆力/ 心理韌性商數)近年倍受學界關注。

什麼是抗逆力

抗逆力(Resilience)指人面對創傷、逆境、困難和重大生活壓力時的適應力,乃面對危機和持續壓力的心理韌性。世界衞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於2020年發表的報告表示抗逆力與社會發展,在危機中如何良好地運作關係密切。由此可見,抗逆力乃個人及社會持續發展的要素,是家長和學校須要共同努力協助學生培養的軟實力。

新世代的學生比想像中更需要抗逆力,因為互聯網和科技發展,他們比以往的世代接觸更多新人新事,要面對更多轉變和由此而來的壓力。學生要面對學業和生活的挑戰,還要面對身心成長帶來的困惑和壓力,加上社交媒體帶來潛在的社交和欺凌問題,可見他們能否健康地成長與抗逆力息息相關。

正向教育與抗逆力

德國著名病理心理學博士Denis Mourlane在其著作《Resilienz》指抗逆力有七大要素:控制情緒的能力、控制衝動的能力、分析力、同理心、務實的樂觀心態、制定明確目標和自信。培養學生同理心、樂觀態度和自信心都是「正向教育」的核心內容,「正向教育」正正是提升學生抗逆力的關鍵。
正向教育不是獨立一門課,要推行成功的正向教育,有賴學校、社區和家長共同努力建立適合的學習環境,其中家長言傳身教的作用巨大無比。筆者建議家長新學年可以嘗試建立以下習慣,培養子女正向思維,提升其抗逆力。
一) 以身作則,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關愛他人和社會,為子女樹立好榜樣,培養他們的「同理心」。有同理心的人面對衝突時,可以易地而處,不會輕易產生負面情緒,比較容易克制怒氣,冷靜處事。
二) 教導子女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困難。家長並非要向子女描畫不切實際的幻想或希望,而是要展現務實積極的樂觀態度。舉例,學生成績不及格,家長應該鼓勵其一步一腳印地改善進步,在當下努力。空中樓閣的夢想難以支撐人面對困局,不少人會因為難以企及的夢想破滅而一沉不起。
三) 多讚美,少埋怨。家長應與子女一起發掘學生自身的優勢,多從不同角度分析其美好出色的一面。當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明白自己的個人之處,面對逆境時,將可以更容易相信自己能解決眼前問題,而不會淪為「受害者」的角色,更有機會沉着應付難關。

兒童正向教育人人有責

教育局近年積極推動正向教育,上年製作《Light家庭》教育動畫,希望家長以身作則,關心和幫助他人和社會。因為家長的心態和言行影響正向教育的成效,也將影響學生是否能有效培養抗逆力。新學年,筆者鼓勵家長與子女一起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生活的難題,為其建立一個能培養抗逆力的生活環境。生命的路途從來不是萬里無雲的坦途,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有責任裝備學生成為積極面對風風雨雨的旅行家。筆者將在新學年與大家一同努力,培養學生擁有一夥柔韌的心,迎向多姿多彩的未來。

文:鄧家豪

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董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及董事;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