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意外一宗都嫌多 倡引入科技保障工人安全 文:高松傑

臨近中秋節,西九龍柯士甸道西1號地底管道兩死工業意外,兩名水喉工疑硫化氫中毒送院搶救不治,翌日才被發現,涉事為港鐵旗下商場「圓方」冷氣系統的海水冷卻喉管更換工程,事件懷疑涉及嚴重人為疏忽。

其中一死者遺下妻子兒女四人,一家人拜祭時幾母女哭成淚人,筆者了解其一家人原定11月的旅行夢落空,剛大學畢業的女兒更哭至腳軟蹲下,崩潰喊:「12月畢業禮,爸爸一直很出席見證,但現在什麼也沒有了」,令人聞者心酸。

警方重案組連日調查真相,以及是否有人應負刑責,調查後發現更多細節,包括在兩名工人下班前,大判工程經理和職員兩度到場巡查,分別發現無人及門已上鎖;二判商曾答允跟進,但至翌日早上才到場,發現兩名工人在距閘門百米遠管道位置失救亡,而當時硫化氫濃度超出安全標準。由於二判商負責人在報警後失聯,警方正急於會晤他助查。據了解日前兩死者直屬62歲沈姓老闆,涉嫌違反 《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被捕。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也表示不排除以其他罪名拘捕沈氏,包括誤殺罪。

首先筆者在此向兩位意外過身工友的家人致以最衷心慰問,我留意到有從事地盤安全主任的專家直指勞工處對地下密封空間工作有嚴謹指引,質疑承判商由評估地下管道風險、管理、以至確保人員安全出現問題,對於是次事故,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也向市民保證有關部門正全速了解真相,依法依規追究責任。筆者也認為責任誰屬最終則要由相關部門調查,並支持警方的執法行動。

香港近年奪命工業意外數字持續上升,在 2022年,職業傷亡個案1的數目為32 026宗,每千名僱員的傷亡率為11.2,職業安全問題惹人關注。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理應在各方面也很完善,加上現今科技發達,很多預測和管理完全可以善用科技代替人手監工和協助。有專家指現時的智能工業安全警報系統,或實行『智慧工地安全』4S管理,可以借助物聯網、人工智能及視頻分析技術,通過連接感應器和警報系統,無時無刻偵測工地存在的各種職安危機,防止意外發生。也有專家提倡建造業可以引入了先進科技包括智能頭盔及手帶,可監察工人心跳及是否暈倒。另外就是內地的機器人發展迅速,技術成熟,兼「平靚正」。香港是否應該好好與內地合作,引進機器人技術,政府可否也研究提供資助,吸引小型承辦商使用科技,減少風險,筆者認為這有助保障建築人員生命安全。

政府和建造業工業常倡議「零意外、零死亡」的願景,筆者認為不應該是一句口號,關鍵在於如何落實。工業意外一宗都嫌多,希望當局要明白任何工安意外中,一條人命的背後就是代表著一個家庭。港府應就是次意外作出深入檢討,並改正相關的漏洞,以及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所說,全力依法追究有關人士,不單只是分判的責任,要層層追究下去,大判亦有責任,會依法提出檢控,還兩名工友一個公道,以及希望有關單位向死者家屬提供合理及有誠意的恩恤方案。

文:高松傑

人稱高Sir,灣區推介官、香港再出發共同發起人、香港菁英會副主席、網絡紅人工作者協會創會主席、陽江市政協委員、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理事、河南省青聯港區常委、就是敢言副主席、香港青年發展委員會民族自豪感及國民身份認同行動小組增補委員、九龍城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國家安全教育工作小組召集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