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失去「紐倫港」地位 社會期待政府有新的發展藍圖 文:文 武

9月22日公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排名全球第4位,整體評分為725分,遜於新加坡,社會對此感到憂慮,擔心香港會失去國際金融中心「紐倫港」的地位,引起熱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回應時強調,香港不應對此失去信心,香港仍具有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

陳茂波
陳茂波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由英國智庫機構Z/Yen和中國深圳的中國發展研究所聯合編制,被認為是最權威的金融中心參考,每年3月和9月更新一次。該指數的評價體系由商業環境、金融業發展、基礎設施、人力資本、聲譽與一般性因素五大指標構成。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

近兩年的指數,紐約和倫敦穩據全球金融中心的前兩位,而其餘位列前十位的金融中心的排名,則一直有較大的變化。最新一期第32期的指數,香港排名第4,得725分,新加坡排第3,得726分;而今年3月公布的第31期指數,香港排第3,得715分,上海排第4位,得714分,新加坡排第6,得712分。

再看去年的兩次指數報告,去年9月24日公布的第30期指數,香港排第3位,上海第4位,新加坡排第6位;去年3月17日公布的第29期報告,香港排第4位,上海排第3位,新加坡排第5位。

從這些指數看,香港、上海、新加坡的排位一直在變動,互有升降,香港在第3位和第4位之間徘徊,有時被上海超前,有時新加坡領先,但是否能夠據此指數排名,就確定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這種結論恐怕未必能讓人信服。但是,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正面對亞洲地區的強勁對手的挑戰,這一點,則是比較明顯的趨勢。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香港的排名時有升降,並非今年才首次跌出前三名,但這次卻引起較多的社會議論,擔心香港會就此失去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為何會出現這一現象,反而更值得分析,由此可以看到香港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最新的這份報告於9月22日公布,正好遇上社會有強烈的呼聲,要求政府在全球疫情緩和之時,逐步放寬入境檢疫措施,以保持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數據,正好可以用作香港國際競爭力,因為過嚴的防疫措施而受損的依據,成為商界及社會上其他要求放寬防疫措施人士的理據,向政府施壓,所以,這項數據就受到較多的關注。

另一方面,近一段時期,受到環球金融市場不穩的影響,香港也出現股市、樓市不振的情況,由此亦引起一部分人對未來前景的擔憂。特首李家超即將於10月份發表首份《施政報告》,社會期待能更清晰地看到特區政府的施政藍圖,在《施政報告》公布之前,《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數據引起社會熱議,也反映出社會期望政府能推出措施,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李家超
李家超

事實上,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對香港經濟、社會和民生保持穩定發展,都至關重要。一直以來,香港具有多方面的獨特優勢,造就了香港過去的成就,被譽為「紐倫港」,成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亞洲地區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時至今日,先不論香港仍是否穩據全球第三的位置,能否保住「紐倫港」的稱謂,只看香港面臨上海、新加坡,甚至北京、深圳等城市的競爭帶來的挑戰,就不難理解社會上存在的對未來感到憂慮的心理。

香港確實具有獨特的優勢,而且有一些優勢其他城市無可取代,但是,香港能否一直憑藉這些「老本」,保住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這是令人擔憂的。國際間的競爭,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甚至慢進也是退,這次社會上圍繞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能否保全,引起的議論,實際上是在鞭策特區政府,進一步鞏固原有優勢,並且不斷創新,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不僅僅要解決防疫措施削弱競爭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在金融方面要有創新力,有新的發展藍圖。

文:文 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