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夜市經濟是必須 夜市卻是飲食業毒藥 文:劉 信

施政報告在即,重點除了「搶人材、搶企業」及「增生育」外,救經濟必然是當中重點之中。近日「夜市經濟」開始被討論,其中包括設立於市區劃出區域,仿照台灣、泰國等地設立夜市,以吸引旅客。香港人素來青睞台灣、泰國夜市,這翻提議固然會引起港人關注及焦點,然而卻不是現今香港需要的藥方,甚至有機會本末倒置,讓香港經濟復甦更加困難。

由下周起,港人可以電子錢包應用程式到泰國870萬個商戶消費。
由下周起,港人可以電子錢包應用程式到泰國870萬個商戶消費。

疫情前,香港堪稱不夜城,多個地區即使凌晨走在街頭,不乏娛樂、餐飲繼續開放。但在疫情過去,特別復常之後,凌晨時份走在旺角及中環,多個以往的人流集中區人丁單薄。反映復常後,內循環因為外出旅途及「疫後新常態」的生活習慣而大幅減少,但設立夜市卻永遠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尋找區域設立夜市,如果設於旺區,就大幅減少本地居民的使用率,始終深夜時份居民流連旺區的比例大減。如果設於居民區,對本地居民的居住環境會造成騷擾,從目標需求上,夜市本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

如果以夜市作為新景點招徠,是否能否真正吸引高消費力客戶群,這是一個疑問。事實上,在其他地方的夜市招徠,向來是價廉物美,香港政府擬設立夜市,究竟能帶動多少香港經濟,這是第二個疑問。

夜市經濟的效果成疑,然而可以預見的負面影響卻十分巨大。設立夜市後,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是飲食業,因為夜市是餐廳的替代品。把已經處於水深火熱中餐廳們僅餘的生意進一步分出去,夜市經濟將會成為餐飲業大幅倒閉的最後一根稻草。現時餐飲業已經進入倒閉潮,在社交平台上仔細留意,可以見到每日都有不同餐廳倒閉。如情況持續,業主們資金鍊斷裂,連鎖效應不堪設想。

筆者之所以大力反對設立「夜市」,是因為現時抑香港經濟或香港旅遊業,問題在於需求端,不是供應端。毅然在供應端入手推動旅遊業,容易將脆弱的供求鍊進一步摧毀。如果政府有完整且詳盡的計劃,推倒整個供求關係重新建立,也未嘗不可,但如果只有夜市經濟一門,更應三思而後行。

要從需求端改善香港經濟,人口及人流必然是重中之重,如何搶人才、保人才,是政府未來必須要考慮的事情。人流方面,重點應在於吸引高消費群客戶,政府可以考慮吸收七欖及桌球大師賽等經驗,重新以盛事之都作定位,重點推廣娛樂盛事及展覽盛事,藉以定期吸引人流,從運動、藝術、文化、娛樂等需求端入手。

文:劉 信

媒體工作者,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