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之戰:由高技術圍堵到高技術治療 文:吳桐山

隨着內地近期防疫《新十條》的重磅落地,新政策的放開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乎等同於全線放開。就連「通信行程卡」也於12月13日正式下線,不得不承認這次內地的防疫政策真正是一錘定音了,也標誌着:國家三年來一直堅守的防疫模式宣告結束。但是隨着新局面的打開,令人煩惱的新問題出現了,因為放開之後就一定會有大量病例激增,勢必對醫療資源造成嚴重擠兌,這對人均醫療條件分配不均的中國來說是不小挑戰。

《新十條》出台之後,這意味着健康碼將徹底退出歷史舞台,張核子們的春秋大夢,徹底結束了;輕症、無症狀、密接者也不需要集中隔離,屬於方艙的時代徹底結束;據「通信行程卡」公眾號消息,12月13日0時起,正式下線「通信行程卡」服務。「通信行程卡」短訊、網頁、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APP等查詢渠道將同步下線,且同步刪除用戶行程相關數據,說明追蹤個人行程時代也徹底結束。

但是隨着新局面的打開,另一個新問題又出現了。疫情放開之後,就意味着我們接觸陽性病患的很大幾率增加了,各個地方出現搶藥潮,許多藥店門口排起了長隊,因為搶購的人實在太多,很多感冒藥皆已售罄,內地朋友圈開始炫耀自己成功買藥的戰績,猶如新冠初期炫耀口罩那般,甚至和感冒治療藥物相關的個股掀起一個個漲停,足見內地放開後對藥物的需求量之大。

但之所以產生搶藥的局面,源於大家的不安全感。之前,大家一直藏身於國家構築的防疫堤壩下,面對堤壩外的病毒,完全沒有危機感。堤壩撤去後,在敵暗我明的情況下,藥物是大家想到的終極保護。但吃藥這件事上大家也要科學理性面對,正如之前鍾南山院士表示,無症狀感染者不是病人,基本沒有後遺症,所以無需緊張慌亂,這類群體甚至也沒有吃藥的必要。

鍾南山
鍾南山

守住不發生醫療擠兌的底線

新冠中造成最多死亡的是醫療擠兌,而不是疾病本身,這是全世界共同驗證過的真知。

12月6日國家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在清華大學做講座時說:「放開後第一波疫情衝擊一定會到來,累計感染率,最後可能會達80-90%。更長時間看,每個人至少都會經歷一次感染」。也就是說未來一段時間,身邊很多人都會染上新冠病毒,以中國14億的體量來說,尤其是一些偏遠村鎮,醫療資源更是不足,真正可怕的是醫療擠兌發生後的其他醫療意外事故。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12月12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佈《關於做好新冠肺炎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通知》。也就是說醫療機構可以通過互聯網遠程診療,為具備新冠肺炎相關症狀的患者,在線開具治療新冠肺炎相關症狀的處方,加上內地的物流網絡在世界也屬於比較先進的,因為哪怕村鎮也基本戶戶通,看診開具處方後便可通過第三方直接送達患者家中。

這樣的話就可以避免很多人到醫院排隊情況,國家善用線上問診開方和線下送藥的結合做法,無疑是避免了很大的醫療擠兌事故發生,當然早在今年年初本港第五波疫情大爆發的時候,筆者就曾建議香港社會可採取遠程看診法,避免香港本身就已經嚴重醫療擠兌的情況,現在國家懂得運用自身優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定能走出病毒大流行。

總結一下,過去我們出健康碼、行程卡,都是技術手段,不得不說內地是最善用互聯網技術來圍堵新冠病毒的地方,沒有之一。到了現在,進入共存階段,內地仍然懂得善用互聯網技術來分流大部分的病人到網上,將珍貴的醫療資源用到高位群組身上。由高技術圍堵到高技術治療,這一步邁得很重大。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