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校潮 文:鄧家豪

香港出生率低,學生每年減少,今年頻頻傳出「殺校」風聲。早前,中華基督教會長洲堂錦江小學下半年收生15人,差一人未達教育局「16人開班」標準,故9月不可開辦小一。校方對「獲派0班」感愕然,立法會議員朱國強批評當局因學校收生差1人便「開刀」離譜。

弱勢學校承受最大衝擊

生源減少,幼兒園和小學首當其衝,部分面臨縮班甚至殺校危機。中學唇寒齒亡,弱勢學校情況尤其嚴峻。殺校陰霾密佈,不少學校都比以往更積極「搶學生」。「音樂椅效應」令一些根本沒有重大收生危機的學校也加入戰團,令弱勢學校雪上加霜。部分「弱勢學校」因為所在地區偏僻、人口老化或缺乏資源而面臨龐大收生壓力,其中不少卻肩負著照顧少數族和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責任。這些「弱勢學校」多年來默默耕耘,培養了專精照顧弱勢學生的教學團隊乃至最貼合他們需要的教學配套,春風化雨。

筆者曾探訪葵青區的伍少梅中學,為了使家境清寒的學生課後多留學校,以免流連在外,李建文校長特別為學生建立「貓舍」,好等學生放學後在校與貓為伴,對學生細心關懷的程度可見一斑。位處華富邨旁的明愛莊月明中學,由於區內人口老化嚴重,同樣面臨收生壓力。筆者與其教學團隊交流討論,知道他們努力不懈,為學生設計沈浸式學習英語的場景課室,費盡心思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老師的教學熱誠令人感動,其用心難能可貴。

學校不應被輕易「淘汰」

以上這類擅長照顧弱勢學生的學校並非一天建成,而是教學團隊經年累月,一磚一瓦建立起來。這些學校的教學團隊照顧弱勢學生經驗豐富,課堂設計乃至校園設施都能配合特定教學內容及教育目標。若這些學校被迫停辦,社會失去的是專門協助弱勢學生發展成長的基地,影響的學生數目更往往被低估。

因為當照顧有特定學習需要學生的弱勢學校停辦,其他學校縱然沒有足夠經驗和配套,也要承擔起教育這些學生的責任。這些學校將面臨比過往更難解決的學習差異問題,勢必影響教學成效。每失去一間「有心有力」的「弱勢學校」,不單是學生的損失,也是其他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損失。

殺校容易,建校難

殺校潮不是幾間學校的問題,而是震動整個教育界的巨大衝擊。教育崗位減少和工作穩定性下降,導致教學人才流失;學校為求生存,教學團隊被迫花費更多精力招生,士氣低落;部分學校停辦,令學生和家長選擇減少。殺校潮衍生的問題影響深遠,收復不易。

建立一所成熟的學校非一時三刻可成,一所學校的價值值得各界花更多時間和力量去挽救,即使不幸要考慮「開刀」,也希望當局以更人性化,更靈活的方式處理。筆者期望當局儘快穩定業界軍心,方為莘莘學子之福。

文:鄧家豪
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董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及董事;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