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精神健康與暴力的關係 文:楊金慶 醫生

香港最近連串社會精神病暴力事件令人擔心精神病患者與暴力的關係。精神病通常分為輕症和重症,輕症精神病包括抑鬱症、焦虞症、躁鬱症和失眠等,重症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思覺失調) 、濫用藥物和反社會人格等。通常輕症精神病只有輕度情緒症狀,而重症精神病則可能有幻覺和妄想症状。至於精神病患者是否會有暴力傾向,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曾經就事件發表謦明,指出綜合文獻實證解釋,有暴力傾向的精神病患者只佔極少數。

臨床上,評估精神病暴力風險是一項專業學問。人的心理狀態不可能像人體器官或肢體結構一樣,可以用檢測或儀器就能評估是否異常。心理狀態是動態的,受很多因素影響,例如人的情緒、性格、身體狀況和藥物酒精的影響。現今科技還沒有辦法識別有暴力傾向的人。在醫療機構特别是急症室和門診部經常發生的暴力事件,絕大部份都舆精神病患者沒有關係。

暴力行為的發病機理還不太清楚。多種因素都可能發揮作用,包括環境、患者的社會背景和病史、人際關係、遺傳學、神經化學和內分泌功能以及藥物濫用。

香港精神科服務的現狀與展望

現時醫管局有380多位精神科醫生,除了負責住院病人服務,也要兼顧輕重症精神病門診和其他行政服務,服務病人總數多達29.3萬人,平均每名精神科醫生要跟進761名病人,工作量極之繁重,有心留在公營機構服務的精神科醫生,也感受到極大的精神和工作壓力。香港的精神科服務長遠規劃應參照其他先進國家和地區,將輕症精神病交給私家醫生,特別是受過精神科訓練的基層內外全科醫生、普通科醫生和家庭醫生診治及跟進,實現公私營合作,每年或每兩年將私家輕症精神病個案轉介醫管局相關聯網精神專科診所評估,以便有更合適的治療方案。

除了醫生方面的診治,其他醫療人員例如醫務社工、精神科護士、臨床心理學家或職業治療師都可以提供適當的精神科服務,可幫助解決短期精神科服務人手不足的問題。長遠應該增加培訓名额及加強基層醫療的精神科服務。

其實,香港政府已經在2017年3月發表了【香港精神健康檢討报告】,當年擔任精神健康檢討委員會主席的正是時任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生,當年統計數字顯示醫管局2016年精神科病人為226,000人,其中年齡介平18至64歲的精神病人,患者為150,000人,其中約30%為嚴重精神病患者,約60%為一般精神病患者,後者很大部份可以由私家基層醫生承擔診治及跟進服務。2022年香港政府也推出公私營合作精神科服務,可惜配套不足,只有六種最普通的精神科藥物,而且病人只能服用這六種藥物中的其中一種才適合轉介私家基層醫療機構,實際轉介個案極之有限。緩解不了公營精神科門診的負擔壓力。改善的方法是政府應该加強宣傳,同時增加公營精神病轉介私家基層醫生的藥物和病人種類,使公營服務集中精力處理急症和重症,將精神病患者的暴力風險減到最低,共建安全繁盛愉快新香港。

 

Reference
1. Moore G.P., Moore M.J.. Assessment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the acutely agitated or violent adult. UpToDate; May 30 2023.
2. 香港精神健康檢討報告. 香港特別行政區食物及衛生局. March 2017.

文:楊金慶 醫生

智康情緒評估和壓力管理醫學中心主席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