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對「施政口號」要有戒心 文:寒柏

近年,港府相比以往更「積極」,儘管諸般措施未必到位,甚至乎仍有本末倒置的情況,但現屆政府總算沒有「坐以待斃」;好歹在形式上也做點事出來。

有趣的是,本屆政府似乎在不斷模仿內地,越來越多「施政口號」。例如,過去港府面對很多不公平的「負評」,現屆政府似乎有意「撥亂反正」,並帶頭「唱好香港」。特首李家超多次引用「由治及興」的口號;在本港經濟極度低迷的情況下,企圖繼續「唱好」,甚至乎還公開狠批提出不同看法的建制派議員,視其反對聲音為「黑暴言論」;這「撥亂反正」的意圖,似乎來得有點「矯枉過正」。

中央政府對香港有所評價,或有所要求,都會有不少「口號」,算是提綱挈領,把中央對香港的標準及大方向,簡單地說得清楚明白。但港府又應否不斷「拾人牙慧」的對外重覆提起這些「口號」?這會有什麼效果?

近年,港府引用了不少「施政口號」:

▪︎ 在黑暴過後,中央經常說明治港班底的最重要條件是「愛國愛港」。在這個範疇上,港府重覆強調治港班底及議員需要「愛國愛港」,屬無可厚非。但有趣的是,很多建制派議員從此便把「愛國愛港」掛在口邊,還經常強調自己是「愛國愛港」的一份子,這便顯得有點突兀。說穿了,真心及認真地「愛」的話,會經常掛在口邊嗎?如果當初中央認為港府官員及建制派議員都是「愛國愛港」的話,又何必屢次強調這要求?

▪︎ 近日,港府多講了「由亂到治」及「由治及興」。這是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期許,但作為地方政府,港府官員在引用這詞語時便要格外留神。毫無疑問,在實施《港區國安法》後,香港算是成功「止暴制亂」,但現在的環境談得上是「由亂到治」嗎?現時,本港經濟情況低迷,股樓皆大跌,旅遊業旺丁不旺財,本地居民離港消費,敢問有什麼地方算是「治」?又有什麼地方稱得上「興」?即使我們不談經濟,《港區國安法》的實施是否順暢?港府的所有施政是否都很得民心?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地方政府,港府聽到「由亂到治」及「由治及興」這兩個中央的期許之際,理應感到汗顏才對。

▪︎ 香港經濟前景不明朗,中央政府自然期望港府可以帶領香港「拼經濟,謀發展」。財政司司長不只一次的強調正努力「拼經濟,謀發展」。問題來了,為何香港的經濟「越拼越差」?我們往那裡「發展」起來?港府做了什麼?財爺指的是「香港夜繽紛」?還是「日夜都繽紛」?

現屆香港政府為了「說好香港故事」,企圖不斷「唱好」香港。特首說已感受到「由治及興」的好處,財爺則堅稱總存款有所增加便等同有熱錢流入,在吸引海外企業來港設立公司的統計上,港府還一股兒把內地企業都計算在內。港府財赤過千億,財爺仍輕描淡寫的期望未來幾年將會重新達至收支平衡。敢問財爺憑什麼如此樂觀?

現時,全港市民都對前景感到非常悲觀,大概就只有政府高官們認為「形勢一片大好」,還在扭盡六壬的不斷「報喜」。

這種麻木「唱好」的行徑,不僅脫離現實,還絕對得不到民心。港府高官及議員不斷「拾人牙慧」的重覆好幾個「政治口號」,反而成為了「反宣傳」。對一般小市民來說,每當議員強調自己「愛國愛港」,都會有點惹人發笑。當我們看到港股跌至1萬5千點,住宅樓價下挫,商廈空置率創新高,市民消費下滑之際,我們還聽到「由治及興」的口號,更感到非常諷刺。早前,港府在正式推行垃圾徵費政策前,居然民怨再現;這算是對現屆政府響起的第一個「警鐘」。

在金融市場裡,只有「老千股」的高層才會經常「報喜不報憂」。作為負責任的大企業,應該有很強烈的「危機感」,並會及早公開提醒投資者諸般風險。

我們應該「說好香港故事」並「說好中國故事」,但港府「盲目唱好」便可以取信於人嗎?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