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加冕 滑稽錯亂的表演 文:悠然

英國國王查理斯三世的加冕儀式於 2023 年 5 月 6 日舉行,據報英國平均有1800萬觀眾觀看了儀式,當查理斯三世在英國午後加冕時,收視率達到了2040萬的高峰。(對比一下,去年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葬禮的數字是2650萬)

我用了半小時快看了這「表演」,原因無他,稀有!

查理斯任王儲長達70年,70年前還沒有直播技術,即有數代人沒有機會看到全過程,現在網絡年代,4K質素,角度殊多,可從不同視野切入。

首先說說我的立場,我認為英國的王室體制在今天是落後的,在歷史上更是殘酷的,應該早早掃入歷史的垃圾堆中。

先說落後,單看整個加冕儀式,這套沿襲近千年的英國國王加冕禮如今是歐洲僅存的同類儀式。雖然此次加冕禮比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53年的加冕禮時間更短,規模更小,代表的宗教信仰更加多樣化,但整個「表演」就是一幫人煞有介事地穿著好像是從棺材裏死人身上扒下來的衣服,弄一場中世紀風格又莫名其妙的儀式,滑稽程度, 反胃效果無以復加。

我見坎特伯雷大主教在查理斯的手、胸部和頭部摸來摸去,查一下才知是主教秘製的聖油,其成分包括龙涎香、橙花、玫瑰、茉莉和肉桂等,這儀式是主教祝福,確定君主作爲英國國教領袖的地位,標志著他頭銜上的轉變與權力的交接。

不過,這個在一百年前可能十分莊嚴的摸臉儀式,今天在直播裏卻是非常滑稽,兩個近八十歲的老男人,近距離撫摸,感覺地地道道如假包换的歷史沉渣。

說落後,不僅是儀式,還有實際的金錢。

秦朝晚年,陳勝在公元前209年就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英國至今依然是血統貴族,在行世襲制。這些不勞而獲,每年直接從英國國庫中劃走上億英磅供養王室的行爲。據英國《每日郵報》在2022年9月報道,盤點了英國王室的財産,英國王室所擁有的財富總額,超過200億英鎊,相當於1900多億港幣。這些財産包含大量的現金、宮殿、珠寶、藝術品、超過50萬英畝的土地,甚至還包括英國的海床。這麼富貴的王室,但整場加冕儀式活動的成本高達1億英鎊,卻是英國納稅人埋單的。

再說殘酷。在查理斯三世的加冕典禮前,南非要求英國歸還世界上最大的鑽石「非洲之星II」,因這顆鑽石正是鑲嵌在加冕儀式的皇家權杖上。

1905 年,「非洲之星II」的原石在南非發現,那時的南非是英國治下,南非殖民政府將這顆原石進貢給了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

在伊莉莎白二世去世後,南非曾發起過要求歸還「非洲之星II」的要求,指出「非洲之星II」被掠奪正是帝國主義對非洲人民的歷史罪行。

除了來自南非的鑽石外,這次加冕禮上王后卡蜜拉將佩戴的王冠上,原本鑲嵌著來自印度的鑽石「光明之山」,為了平息印度的抗議,卡蜜拉已於 2 月要求卸掉王冠上的主鑽「光明之山」。

英國的殖民統治是如何殘酷?在一八八○年至一九二○年期間,英國在印度的殖民剝削政策,造成了印度大約一億多人死亡。其所奪去的生命,比納粹、抗日戰爭、蘇聯衛國戰爭等全數加起來喪失的生命還要多。

近年港人對大英帝國的懷舊情緒有愈來愈盛之勢,幼稚地以為英國殖民主義是為香港帶來了繁榮和發展,甚至的殖民歷史感到自豪。

成語「屍居餘氣」就是我對英國王室的態度。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幷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