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聲討的是那位財政司司長? 文:劉 信

幾任財政司司長隔空討論香港公共財政的使用,在完善選舉制度後的情況來看,這一種百家爭鳴確是一份美事。但以前財政司司長身份發聲,相信有識之士渴望看到更多具體而高質的討論,而非單純側面抽擊,甚至與當年的自打咀巴。

當然在說的是曾俊華,分別為曾蔭權及梁振英,於2007至2017年間擔任財政司司長,任期接近十年。轉任財政司司長前,亦曾擔任過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及海關關長,對政府的行政架構,在看香港問題上有更宏觀的理解是必然的一件事。

今次曾俊華主動參與財政預算案的討論,總括而言,則是香港已經進入結構性赤字,不用能債務度日,需要開源節流,否則只會讓下一代承擔惡果。單看這段總括,乍看之下還會覺得曾俊華是真正為政府擔心,故提出建言及警告。然而,曾俊華作為香港任期最長的財政司司長,歷經幾屆政府,回看其政績,就對其建言不敢恭維,說是自打咀巴也不為過。

曾俊華年代,香港由於剛從沙士任出來,但遲遲未有恢復賣地,結果促使了香港樓市大陽春的景況。當政府恢復賣地時,亦因麵粉貴過包使政府收入連年有盈餘。

說真的,香港人口老化及低稅率,會引發香港財政上的結構性問題,這是一個香港人的基本常識,常識到一個地點是學校課程的一部分,也不是一個新的議題。每個人都能預見的財政問題,但在曾俊華任內,其解決方法就是積穀防飢,諸君回看曾俊華的9年任期內的財政預算,試舉出為「未來」投資,成功能為10年後的今日帶來新收入來源的方法。

回看其任內舉措,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美食車先導計劃,不過整個計劃到尾都只是「先導」階段,只有為數不多的美食車真正在運行,雷聲大,雨點少,而且無法為香港財政帶來新收入,亦都沒有在任何一個層面上為經濟帶來新刺激,這個計劃最近亦終於宣告壽終正寢。

在曾俊華任內,所有派糖措施都屬於一次性,其解釋原因固然在於不能為香港財政增加負擔。但當任期內連年一次性派糖,究竟是否沒有更好的用途呢?再者,由於經常被罵是「守財奴」的關係,使該屆政府政策上經常寧聽民意「轉彎」,例如將6000元注入強積金戶口,最終變成全民派錢,都大大降低香港政府的公信力。

古語有云: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筆者先前有討論過,傾向是週期性財赤多於結構性財赤,但不論今日香港財赤是那一種,前人沒有嘗試在條件良好的時候,擴大經濟尋找四大支柱外的新動力,導致今日要發債再投資刺激經濟,要聲討的不應該是前任財政司司長的無能嗎?

文:劉 信

媒體工作者,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