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孩子迫上絕路 文:陳祖光

那個孩子不是爸媽的寶寶?有句諺語「虎毒不食兒」,意思是老虎雖然兇猛,尚不吃自己所生的小老虎,比喻人皆有愛子之心。這是指自己的孩子,但是別人的便不一樣了。「我愛我的孩子,甚於自己的生命」,很多父母都能為自己的孩子說出這句話。

今年學童自殺案好像較過去多,政府稱已響起警號。其實孩子要走上絕路,一個也嫌多了,怎麽是「已響起警號」呢!不過這也好,起碼這個政府是有自覺性,推出個「三層應急機制」去支援學校。說到「支援」和「學童」這兩個詞,好像孩子自殺,問題是出在學校。然後教育局有官員促請學校不要追進度,不要只看課業,要以學生精神健康為先,多些關懷學生。學童自殺問題,還不是出在學校和老師?

然後校長和社工也走出來,以專業角度指出學童自殺的複雜原因,闡述學校如何協助學生走出情緒低谷,社工又舉出例子,怎樣成功挽救一個「高危個案」,並指出「關心」和「陪伴」的重要性。又有成功人士現身說「感受」,當年在學校被欺淩,自己怎樣從貧窮的歧視中掙紮出來,努力讀書改寫命運,又怎樣得到教會支持認識生命。這些都是有效方法和成功個案,確是很值得推動和借鏡,不過都是老生常談。然而專家硏究了這麽多年,局方推出那麽多政策,校方又有不少計劃,社工們長年累月的為學童拼了命的付出,為什麽到現在還有個案?

「很多家庭已經『失效』,期望學校成為第二道防線,令孩子在學校得到多些支持,收穫多些力量,放學時回家能夠面對父母。」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的這段説話很值得思考,是否可以理解為家庭「失效」,現實社會制度對人有要求,父母又有期望,所以對孩子做成壓力呢?如果這就是原因,解決家庭「失效」,改變社會觀念,父母都願意接受一個平庸健康的孩子,不就解決了問題了嗎?

香港這個資本社會,要能生存下來,其實並不困難。低失業率,招聘困難,要生活,去找工作便能生存。只是這個社會人的目標,有幾多不是向錢看!就算是說得落落大方,人無貴賤,自己是豐衣足食,世態還不是炎涼的嗎!在香港,誰不想自己的孩子是醫生、是乜司物師,賺大錢。父母希望孩子成才,老師希望學生成績優秀,社會只讚譽富貴趨鶩權力,誰落後誰被淘汰,這不是現實嗎?人的勢利如刀,將孩子迫上絕路,是這個社會的制度與人的價值觀啊!

文 : 陳祖光

同仁基金會主席、四川省政協委員、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