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勞工前更要保障本地工友權益 文:朱家健

香港特區政府宣佈將在包括運輸業、建造業等多個特定航業輸入內地技工,嘗試去紓緩該個行業人手不足的問題,當然僱主或表示歡迎,但長遠而言,這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人力供求,說實在,香港特區政府面對實況,在未有周全計劃卻摸石過河,對香港而言,未必是最理想的結果。

最簡單的是,本地行業從業者何去何從?如果單靠從境外的內地輸入勞工,卻未有顧及保障本地工友飯碗,而在供求失衡下,更會拉低本地從業員的薪酬,行業未有正視本地工友需要和晉升階梯,反而會把專注力向輸入勞工傾斜,漠視本地工友權益,在未有完善本地工友培訓,一旦數年後輸入奴工撤出香港,那麼行業將面臨青黃不接,令行業更快步入夕陽。政府也應該在輸入勞工前,要求更進一步保障本地工友權益,例如按比例每聘請一名輸入勞工,僱主須承諾聘用若干名本地工友;而輸入勞工的工資應為本地工友工資的若干百分比;筆者建議僱主須另行投放一筆基金作為本地工友培訓和行業發展等用途;此外,僱主更應確保為輸入工友購買足額的勞工保險;如遇空缺和晉升,僱主須優先考慮由本地工友填補崗位等。

另外,香港特區政府似乎未有思前想後,例如輸入勞工是否需要作出強積金供款;勞工在以工作簽證來港期間不應被當作通常居住,更不應取得永久居民資格,也不具備條件受惠於各類醫療、福利津貼或日後的獲「派錢」、消費券、交通津貼資格等;究竟輸入勞工是否需要在本港納稅和怎樣有效徵稅,又是另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入境處也應為輸入勞工轉換僱主設限,一般情況下,不允許輸入勞工在申請一年內轉換僱主,輸入勞工也須嚴格遵守不能「兼職」和從事與逗留資格不符的活動;而且,警務處也須加強人手巡邏。當然,預計部分輸入勞工將在即日或在週末前夕往返原居城市,須增加口岸執勤人員和各種接駁交通工具的班次,而安置輸入勞工究竟是否僱主責任,又是值得商榷。

另一邊廂,又要審視是否有中介不合理地抽佣,僱主剝削或虐待輸入勞工。當然,如果輸入勞工真的有個人之處,如果本地人材仍然缺位,也應給予該等輸入勞工較公平競爭的機會。

長遠來說,香港特區政府更應在某個已獲批准的行業,每年兩年去認真檢視是否仍然要保留輸入勞工的需要,總概而言,輸入勞工並不應該恆常化,香港的大學和大專學院更應預視各行業人才需求,提早做好課程申請、課程設計和取錄學生,讓本地培訓人材在畢業後可進入勞動市場,不用過分依賴透過境外輸入填補技工、技術員或服務性質工種。

輸入勞工是把雙面刃,或會讓城市競爭力和創造力再騰飛,也會讓社會分化加劇,或讓本地從業員陷入更無助、議價能力降低的困境,香港特區可參考澳門特區和新加坡成功的經驗,讓香港在人人受惠下脫胎換骨。

文:朱家健

學研社成員、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