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不易被取代 文:文 武

香港與新加坡之間的競爭,近期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排名跌至全球第4位,被新加坡超越。引起人們關注,香港是否已經在港星之爭中敗落。港星之爭的背後,是全球變局下的中美競爭,在「東升西降」的大趨勢之下,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容易被取代,未來發展仍可期。

在最新一期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評分中,香港的整體評分為725分,排名第4,新加坡的評分為726分,排名第3。新加坡取代香港成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成為焦點新聞,引起關注。

不僅僅是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數評分,從整體經濟規模和人均GDP數據上看,香港也已落後於新加坡。2021年,新加坡的GDP提升至3968.54億美元,保持東盟內部的第三大經濟體,人均GDP首次突破7萬美元,升至7.28萬美元,全球排第11位。相比之下,香港在2021年的GDP為3681.4億美元,人均GDP為49661美元,全球排名28。兩項數據均不如新加坡。

香港與新加坡同為「亞洲四小龍」,港星之間一直存在雙城競爭,過去一段較長的時期,香港背靠祖國,有內地寵大市場支撐,又聯通美歐,在許多方面優勝於新加坡。尤其是金融產業方面,一直是香港引以為傲的領域。

不過,自2019年修例風波,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之後,人們逐漸發現香港在經濟發展領域也不如新加坡。尤其是今年第五波疫情之後,新加坡採取了西方式的寬鬆抗疫措施,先後承接了由上海和香港撤離的國際金融機構,成為疫情之下的贏家,因而在金融中心指數方面,一舉超越香港和上海,躍居全球第三位。

這一事實在香港引起關注,人們又發現,新加坡在全球人才競爭中,又比香港搶了先機,推出具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全球人才,其中也包括從香港引入人才,提升其競爭力。

香港與新加坡之間的競爭在近期出現的變化,表面上看,是因香港與新加坡抗疫政策取態不同而導致,但深入分析,不難看出,實際上仍然是全球百年變局,中美競爭大背景下出現的變化。

「紐倫港」的稱謂,實質上是一個以美歐為中心的全球金融網,香港成為美歐拓展中國和亞太市場的重鎮。近年來,中國的崛起,越來越令美國感到不安,從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開始,先後挑起貿易戰、科技戰打壓中國,更於2019年借修例風波,在香港策動一場「顏色革命」,意圖以此遏阻中國發展。

2019年的「顏色革命」失敗之後,美國曾多次鼓動在港的美資企業撤資,以削弱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近期出現企業撤出、人才外流,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發生。

與香港相比較,新加坡長期的策略是政治、軍事和安全上親美,而經濟上同時討好美歐和中國,他們力爭成為美歐在亞太地區的金融基地,亦爭取成為中國「一帶一路」在東南亞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為自己爭取最大的發展優勢。從近一段時期的發展趨勢看,新加坡的策略無疑是成功的。

但是,新加坡真的從此取代了香港,成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城市,將「紐倫港」變為「紐倫星」了嗎?這也未必。全球是處在百年變局,中美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總的趨勢是「東升西降」,美歐為中心的全球體系正在不斷地弱化,而中國的全球影響力則在不斷加強。從金融市場看,中國的實力正在迅速提升,上海、北京、深圳都已位居全球十大金融中心之內,再加上香港,中國已經在亞太區金融業佔主導地位,對全球金融業的影響力也正在加強。

香港背靠着祖國,成為中國對外聯通的一個重要金融中心城市,在中國金融實力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即使美歐逐步退出,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地位,也不容易被取代。

當然,在全球變局之下,香港也須作出一些調整,尤其須強化在「一帶一路」中的角色,積極拓展東南亞、印度、中東的市場,不斷提升香港的全球競爭力。

文:文 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