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參與大灣區的兩大矛盾  文:吳桐山

(中新社)
(中新社)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出台,正面去睇,香港與澳門、廣東一道進入新時代,以後並肩作戰。負面去睇,香港的時代已過去,以後「被規劃」。世事永遠是橫看成嶺側成峰。林鄭月娥說:香港不是被規劃,是一同規劃。正確的。你與一個異性發生性行為,究竟是一同去享受性愛還是被強姦?這完全視乎你當時的心態,毫無爭論的價值。不諱言香港的確有一些人,永遠抱着「被強姦」的心態去看待香港與內地的關係,但這些人是否就代表香港呢?隨着時代的發展,只能說這些人只會越來越不能代表香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些人再不願意,恐怕也只能「被強姦」。被誰強姦?被歷史前進強姦。

不過接下來要為香港在大灣區內的發展潑潑冷水。面對大灣區規劃,我認為香港面對的挑戰比澳門和廣東省更大。

首先是大規劃與小政府的矛盾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央最高層親自推動的、史無前例的大型規劃,但是對於這些規劃,香港由政府到民間都是陌生的。因為由英國人統治開始,香港崇尚的就是大市場、小政府,香港過往從不搞甚麼產業規劃,早年更連城市規劃都欠奉。

現在要執行一個宏大的大灣區規劃,特區政府有這個能力嗎?一是從意識層面,規劃是內地行之有效的一套做法,但對香港是新事物,由公務員到市民,會否都有牴觸心態?二是能力層面,相比內地的地方政府宏大的架構,特區政府的架構很細小,往往一個部門肩負人家幾個廳局級部門的職責,例如運輸及房屋局。現在要推動交通基建、醫療、教育等全方位的對接,這些軟件對接都涉及三地官員的協商。香港這一個小政府如何與廣東省的大政府一起做隊友?會不會變成「豬隊友」拖後腿?我是很擔心的。從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香港在大橋的連接路拖後腿,以及大橋通車後,在開放車輛上橋的進度上慢幾拍。我這種擔心絕對是現實中已經在發生的。

過去媒體也有論述,說香港需要拋棄小政府心態,但這涉及到政府的結構性改革,這些年來,又有甚麼進展呢?大家有目共睹。

其次是創新需求與老齡社會的矛盾

粵港澳大灣區以發展科技創新為主要目標,但創新與老齡化是不相容的。世界上做科技創新的地區,無論是美國硅谷還是中國深圳,都是匯聚五湖四海的年輕人的地方。香港的人口年齡中位數44歲,深圳人口年齡中位數31歲。在創新這個問題上,44歲的人與31歲的人無法比擬,更何況香港人口年齡中位數正在急速奔五了。

單單這兩個矛盾,我十分不睇好香港在大灣區內的領導前景。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是香港、澳門、深圳和廣州,這是中央給面子的說法,真正做起來,中心只有可能是深圳,香港和澳門可以發揮一些功能性作用罷了。這不是妄自菲薄,是現實,除非能脫胎換骨,否則只能認命。潑冷水,是希望知恥近乎勇。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穿梭港深兩地的資深傳媒人、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