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當務之急是突破內外網限制 文:吳桐山

過去幾個月,美國公司Open AI的人工智能ChatGPT發佈之後,全球掀起一股人工智能風。不僅中美等眾多互聯網巨頭紛紛發佈自己的模型,連香港都要沾沾邊。最近香港眾多官員包括特首李家超和財爺陳茂波等,紛紛在出席活動的時候提及,香港會支持新型的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發展。作為香港人,我都想香港可以在互聯網時代追回失地,但理性、常識告訴我,現實可能性近乎零。互聯網時代,香港要再創輝煌,必須突破香港的內外網限制,否則一切免談。

陳茂波
陳茂波

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很搞笑。這波人工智能風是怎麼來的?是Open AI幾個月前發佈ChatGPT,然後大家紛紛試用、暢想,現在中美兩國政府都著眼在監管上,生怕被對方搶佔先機佔領了先機。

這裡有幾個角色,首先是初創公司Open AI,這家公司被微軟收購了,微軟是互聯網巨頭公司,可以將初創技術投入應用。也就是說,初創公司的新技術逐漸成熟後(新技術永遠不能等到成熟才投入應用),應用巨頭買了你,馬上就有海量的人去應用。然後,政府的角色是監管。

但香港很奇怪,一班政府官員出來說:我們支持支持、出個藍圖藍圖,這有什麼用?企業沒有突破,一味靠政府推動,純粹倒錢落海。人家是企業在推動技術發展,政府在監管;我們是企業沒有動靜,政府在喊支持。就像一場體育比賽,沒有運動員只有啦啦隊,能贏嗎?所以這些政府官員的話,粗俗點說只是在「打嘴炮」。推動技術進步的主角不是政府。

經常說,香港的科研實力強,有很多全球排名前100的名校云云。可問題是:我們沒有大型互聯網應用的場景。在互聯網時代,大即是美。所以全球互聯網必然是中美天下,小的體量是做不了互聯網的。

香港乏龐大應用場景

試想想,如果Open AI是香港公司,技術達到可應用的成熟度之後,可以如何?要麼賣給騰訊、阿里、百度,要麼賣給微軟、google、蘋果。最後應用的場景必然是中美兩個大體量,而不是香港。因為互聯網技術必然是在應用的過程中不斷修正的,AI更加如是,本身就是在使用過程中學習和進化。中美的互聯網巨頭有十億八億的用戶去訓練AI,香港可能一日有一兩萬個用戶,有什麼意義?

香港在互聯網時代的困境在於,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卻是中國龐大市場的「外網」。AI這些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必然是內外有別,ChatGPT出來後,內地境內訪問ChatGPT的代理服務隨即被禁。當然,百度、阿里、騰訊會搞自己的AI,這些在「內網」搞的,肯定不會被禁。可問題是,香港的最大優勢就是背靠祖國,但香港搞的AI卻必然因為身處「外網」而被禁,請問我為什麼要在香港搞?

如何兼得內外網之利?

在中美交惡的年代,其實香港會兩面不是人。對內地而言是「外網」,但美國卻可能因為政治因素將你視為「內網」。對香港最好的局面,就是香港可以繼續與「外網」保持暢通無阻,同時又被中國內地的網絡視為「內網」,那才能實現互聯網世界的「兩制之利」。是不是不可能?我異想天開地認為,如果香港的互聯網企業,也讓內地政府持有部分的「黃金持股」,那麼能否可被納入「信得過」名單,讓香港網絡成為可聯通「外網」的「內網」呢?

特首,其實這才是唯一關鍵所在。如果你能讓香港在互聯網上聯通內外,那麼你不推香港互聯網也能繁榮發展。搞不掂這一個關節,喊再多也沒用。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