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諫官制度化」,是乜東東? 文:陳凱文

作為本地知名財閥,長和系的大孖沙們每次跳出來發表講話,引來全城關注。他們所說的金句,亦會引來不少解讀,所以香港在網上才會有「李家城」之暱稱。回想起過去的眾多金句,最經典的當然是「黃臺之瓜,何堪再摘」,只是長和系一代目,在修例風波後轉趨低調,二代目則暫時未有發表金句的優良傳統,又或者怕槍打出頭鳥,所以跳出來發功的工作,似乎就落在維港投資創辦人的周凱旋身上。

以上週某個投資論壇為例,周凱旋便於事後見記者時,發表重要講話。除了一如過往地吹噓長和系的一代目英明神武,於21年已預言經濟未來前景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結果讓旗下八成公司成功避險外,她又以自己營運時有同事勸諫為例,建議政府應該考慮把諫官制度化,宣稱「古代每日亦有諫官上奏,或許有一半諫官不得善終,但呢個係值得考慮的制度」云云。

周凱旋之妙論,除了有膳稿大為吹捧外,現已淪為塘邊鶴的反對派中人,也拿此大做文章。畢竟,周氏之言容易惹來弦外之音,因為實行諫官制的古代,政治上實行世襲君主制,君主怕下屬報喜不報憂,才要設置諫官;相比之下,新中國自成立以來,已推倒了封建主義在內的三座大山,並建立起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共和政體,周凱旋現在竟然主張復古,建議政府仿效古代君主所設立諫官的制度,她是想暗示一些什麼?

當然,主張復古也不一定是代表反動,只是國家現行的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在多黨合作的原則下實行民主監督,性質上跟周凱旋口中的諫官制度化類似,甚至更加先進。如此便衍生一個問題:既然周凱旋覺得進諫如此重要,香港自回歸以來,長和系的二代目,好像一直是港區全國政協,甚至曾一度擔任全國政協常委,他又曾為國家和香港,提過什麼建設性的提案?

似乎沒有,至於箇中原因,可從周凱旋建議諫官制度化時,宣稱「或許有一半諫官不得善終」這句話,了解到有些人在骨子裡的自由主義習氣,覺得進諫是高風險行為,因而選擇「明哲保身」,問題是有人既然在開會時毫無作為,佔着政協之位又有何用?況且,假如有著民主監督職責的人,也能因為明哲保身的心態,沾上了「開會不說,會後亂說」的臭毛病,她又憑啥認為所謂的諫官,不會有同樣的問題?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周凱旋所講的「政府」,是指特區而非中央政府,但中央在港具有全面管治權,有人既然有全國性民主協商機關的職務,何以不直接將建言或諫言向中央反映?其次,中央決定香港完善選制後的立法會,其議員依舊具有《基本法》所授予的監察政府職能,周凱旋口中的所謂諫官制度化,是指香港應在立法會之外,另設一個諫議機構乎?

如果是另設機構,今屆特首李家超上台之後,已在重設中央政策組之餘,將其改組為專向特首獻策的智囊機構,所以周凱旋的所謂建議,究竟是想指香港沒有任何能夠發揮諫議職能的機構,還是想指責現有的智囊機構不勸諫?抑或者是現有的智囊其實也有勸諫,但其諫言不合財閥們的胃口?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資本想體制內有人能充當自己的喉舌,其實可被同情地理解,但自己在體制內不願吱聲,卻想政府出錢去養代表財閥利益的鷹犬,這想法便實在有點摳門了!

文:陳凱文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