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前海方案」機遇 全面提升港深合作水平 文:鄧清河

前海合作區實現了「一年一個樣」的大發展、大變化。(中新社)
前海合作區實現了「一年一個樣」的大發展、大變化。(中新社)

新中國成立72周年前夕,國務院於9月6日印發《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這不僅將前海合作區發展推入新的發展階段,也推動「一國兩制」事業走上新的台階。香港與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實力最強,也是最有經濟活力的大都市,港深兩地各有所長,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很大,如能借中央政策的東風,大幅度提升港深兩地合作水平,必將為港深兩地帶來新的發展。筆者認為,香港特區政府必須從政府架構作出改革,打通港深合作的各個環節,全力推動落實「前海方案」。

推進前海開發開放,是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部署、推動的國家改革開放重大舉措。2012年12月以來,習近平擔任中共總書記後,曾三度親臨前海,前海合作區實現了「一年一個樣」的大發展、大變化。建設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是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增強香港市民對國家的向心力具有重要意義。

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9月18日在深圳會見林鄭月娥特首時強調,前海合作區擴區賦能是國家的重大決策,「希望特區政府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發揮香港獨特優勢,用好中央支持政策,不斷深化香港與內地的互利合作。」

香港與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經濟實力最強,也最具經濟活力的現代化大都市,2020年兩地經濟合計51,774億元人民幣,佔大灣區總量之比接近45%,遠高於廣佛(31%)、澳珠(6%)兩個極點。港深兩個大都市的合作,潛力大,空間大,提升港深合作,將可以帶動整個大灣區的發展,也可解決香港現時面臨的經濟發展出現樽頸,經濟結構多元化不足等問題。

香港與深圳各有特色,各具優勢。香港是「一國兩制」下的特別行政區,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近年更逐漸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更明確表明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

而深圳則是改革開放後發展起來的經濟特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在創新科技製造業方面具有優勢,同時也是內地的金融中心。港深兩地經濟的互補性強,合作的空間很大。

改革開放40多年來,香港與深圳之間,不斷促進合作,不斷提升合作水平,也已取得巨大的成就。現在,中央推出「前海方案」,為進一步提升港深合作,創造了機遇,香港與深圳必須把握住這一重大機遇,共同推進、提升合作水平。

特首林鄭月娥曾表明,港深新的合作,要做到「四新」和「四通」,即空間拓新、觀念更新、政策創新、機制革新,以及基建聯通、政策貫通、機制互通、民心相通。筆者認為,這「四新」、「四通」符合時代的要求,特區政府必須首先啟動政府內部的改革,以落實「四新」、「四通」的理念,將港深合作提高到新的更高的層次。

現時的政府架構,大體上仍延續舊時的模式,總體上仍然奉行所謂的「積極不干預」或「小政府、大市場」的理念,從政府架構上看,缺乏能夠從全局、長遠進行全面規劃的部門,也缺乏能夠統領全局,落實與深圳、大灣區及內地各省、市、自治區合作的部門。這樣的政府架構,容易導致兩種情況,一是特首與深圳及內地深度融合發展的理念,難以落實;二是各政策局就港深合作,以及融入大灣區及內地發展的政策,出現碎片化的問題,難以達至預期的理想效果。

因此,特區政府應以積極推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融入大灣區建設,大幅度推動港深合作的理念,成立一個高層次的大灣區發展委員會,負責從總體上規劃和制定與大灣區合作的各項政策,打通合作的各個環節。這個委員會可以由特首親自主持,或者由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負責統籌,與之相關連的各政策局「一把手」,應成為當然委員,另可從社會各層面物色精英,包括學界、商界,以及民間社團,吸納人才,共謀發展大計。

提高港深合作水平,不僅要從政府高層由上而下地推動,同時也必須從社會民間的層面,促進兩地民間往來,促進民心相通、相連;因此,特區政府也必須重視港深兩地的民間交往,協助兩地居民化解矛盾,促進了解。在這方面,一些活躍於兩地的民間社團、組織,可以發揮比政府機構更大的作用,政府應加強對這些民間組織的支援,促進兩地交流、交往。

文:鄧清河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第一執行主席

香港深圳社團總會會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