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優化向市民發放資訊的方式 文:文 武

第二期2,000元消費券最快7月16日發放,政府近日向市民發出短訊,確認發放消費券的資格。部分市民則會收到資格審核的短訊,要求市民在3個工作天內,聯絡秘書處或相關承辦商,提交相關證明文件。但由於近日電話騙案猖瘚,而政府發放短訊的號碼,以及要求市民回覆的做法,又與部分電話騙案的手法有相類似的地方,引起一定程度的混亂,政府應汲取教訓,優化程序,避免誤會。

近一段時間,大多數市民都會收到一則短訊,確認2023年第二期消費券計劃的資格確認與否的情況。其中,有一部分市民被抽取作資格審核,會收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秘書處或承辦商發出的短訊,邀請他們在3個工作天內,聯絡秘書處或承辦商,提交相關證明文件,確認領取消費券的資格。

不過,政府當局及承辦商向市民發送這些短訊時,存在一些問題,令電話騙案的不法分子有機可趁,也令市民接收這些短訊、電話資訊時,難以分辨真偽,擔心受騙或遭至損失。

事實上,政府當局透露,近日接到市民反映有騙徒趁機冒認消費券計劃秘書處或其承辦商行騙,至今已將懷疑欺詐的10多宗個案轉交警方。並且針對一些市民的擔憂,作出澄清指出,市民不會因為未能於3個工作天內回覆有關短訊,而喪失領取消費券的資格。若市民沒有回覆,當局會再次發放短訊及致電聯絡,只要按時回覆並提交相關證明文件,便可安排盡快補發消費券。又稱,市民如對收到的電話或短訊的真確性有懷疑,可以致電熱線電話查核。

電話騙案猖獗,政府應加強打擊,保障市民的財產安全,維護社會治安。但政府當局在安排發放第二批消費券時的一些做法,明顯存在一些疏忽和漏洞,令電話騙案的不法分子,有機有趁,同時也令市民感到信息混亂,給社會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

政府當局向市民發放的信息,是否可以考慮使用統一的專用號碼?近日,不少市民收到由政府當局及其承辦商發出的短訊和電話,號碼與一般商用號無異,其中一些電話號碼,更與近期常見的,用作電話推銷,甚至懷疑涉及電話欺詐的號碼十分接近,令人感到混亂。

政府雖然已在網頁上作出公布,說明秘書處及承辦商所使用的電話號碼,但是,實際的效果令人懷疑,一般的市民不會事先記住這些電話號碼,但見到有十分接近的電話號碼時,反而容易信以為真。因而,政府應考慮向市民發送資訊時,使用容易識別的專門號碼。

此外,由不同政府部門向市民發出的短訊,是否可以加上部門的標誌、名稱,甚至是否可以考慮加上一些具有防偽功能的標識,以便市民收到短訊時,可以清楚知悉,短訊從何處而來?

電話騙案是當前影響社會治安的重大問題,政府雖然推出了一些措施,打擊罪案,但騙徒的手法變化多端,仍然不時有市民受騙上當,遭至損失。面對這樣的情況,政府各部門都應當加以警惕,不應該因為行政上的方便,為騙徒創造做案騙人的機會,尤其在向市民發放資訊之時,必須要有妥善的處理,否則,只會增添混亂,令市民失望。

文:文 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