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 貿易戰 中場休息 文:悠 然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9日結束4天訪華行程,在北京召開發佈會總結本次訪問,耶倫說「儘管美中之間分歧猶存,但近幾天的會晤已進一步推動雙邊關係重返穩定軌道。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

在耶倫訪華前,我有兩個預測:一是耶倫訪華會有點成果;二是中美經五年的類冷戰(無冷戰之名有冷戰之實)後,需要一場中場休息,但中美之爭最終是制度之爭。

先說第一點,為什麼說是耶倫訪華會有點成果呢?那就要從耶倫出身、立場說起。耶倫是學者出身,曾於柏克萊加州大學、倫敦經濟學院與哈佛大學執教鞭;當過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聯儲局主席(聯儲局有史以來首位女性主席),所以耶倫是美國政府少有的學術派。

我們不難發現,美國政府裏的學術或技術官員對華都不太歇斯底里。如現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在特朗普鼓動衝擊國會山期間,專門打電話給中國軍方表明美軍不會輕舉妄動;疫情期間,美國首席防疫專家福奇(Anthony Fauci),從來就沒有說中國製造病毒,也沒有指責過中國的防疫措施;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會議上千方百計要主動跟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握手;而耶倫更是美國政府裏罕見的對華務實派,自始至終都在強調中美兩國和則兩利。

所以實際上,美國負責軍事的專家認爲不能跟中國開戰,負責醫學的認爲中國防疫沒太大問題,負責經濟的專家認爲不能跟中國脫鉤。反觀美國政府裏玩政治出身的人,都是對華強硬派,或歇斯底里派。

可是在今天抹黑中國的大潮中,這些學術或技術官員都是寂寞的,他們跟整個華盛頓輿論宣傳完全背道而馳。因此,倚中國的統戰思維,中國是有需要給予這群官員力所能及的支持,最低限度也要讓中美鬥而不破。故此,我預估耶倫訪問會有點成果。

同時,耶倫到來成果不會太大,不知是有意或無意,耶倫訪華當天(7月6日)正是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五周年紀念。

五年下來,中國面對世界最大霸權的全方位攻擊,結果卻是美國沒贏,中國也沒輸,美國加徵的關税大部人由美國人負擔,中對美的貿易順差也也年增長,中國更是第一個熬到301調查周期結束的國家,美國無論用任何手段政擊中國,都不太能把中國打倒,故過去五年是美攻中守的拉鋸戰,未來幾年,這種美攻中守的態勢不會改變,作為主攻方的美國不會退讓,因此耶倫到來只是拉鋸的一種,是一場中場休息,成果自然不會太大。

美國視中國為最大對手,這是今天美國朝野的共識,政學界傳媒甚至部分商界都支持。美國是一個分裂的國家,它需要外敵來團結內部,不過,中國這對手是美國二百年來面對最全面、實力最強的對手,沒有之一。

過去三十年,中國一直成功躲開美國攻擊,無論是蘇聯解體到911,或是去年的俄烏事件,美國的注意力都被引開了,但最終都會集中力量全面攻擊,中國要復興,這一關一定要過。

兩個超級大國的之爭,歸根結底是內部制度之爭,看哪一套能持之以恆、哪一套更能解決問題,中國要表現制度優於美國,比美國更能解決問題,這點我是極有信心的。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幷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