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管眾籌堵塞國安盲點 文:朱家健

日前,香港特區政府對加強規管眾籌活動進行三個月公眾諮詢,的確,香港現時對線上眾籌活動幾乎零監管,不但讓騙徒有機可乘,也讓潛逃在境外的「港獨」分子借眾籌為名,接受政治捐獻,掩人耳目,實為不明資金以「包薪」方式供養亂港份子,資助他們繼續從事反華「事業」。

現時香港的眾籌活動五花八門,包括最傳統的售賣獎券和賣旗,這些大部分均是用作公益或非牟利用途。另外,更有透過「課金」去成為某些線上平台的會員,成為不同級別的會員後,可以跟線上偶像有不同層級的互動活動,例如獲贈相片、線上聊天、實體偶像活動等;其他的活動包括資助他人出版書籍、資助他人拍攝電影或錄製歌曲、資助他人編寫程式或網頁、資助他人設計圖案、資助貧苦病人完成手術或購置醫療設備、資助他人完成夢想、資助他人把發明品限量生產、資助他人出版年歷、資助他人開發新字款或虛擬藝術品、資助他人製作紀念品或年宵市場貨品等;當然,也有逃犯利用個別眾籌平台籌募生活費,借「月供」計劃,讓訂閱者收看他們的清談節目。

如果持續不向眾籌項目作出監管,將引來不法之徒鑽法律空洞,包括以眾籌之名進行詐騙、洗黑錢從事色情、孌童、資助恐怖活動或顛覆活動等違法行為,另涉違法逃稅行為,現在也有不法份子,借虛擬貨幣眾籌企圖逃避監管。

上述例子足證原來香港仍有很多人借助眾籌來搵食或發展副業。我們不宜一枝竹桿打翻一船人,個別項目仍需要透過眾籌平作以進行正常集資,所以透過申請或豁免機制,向官方單位作出申請審批和備案機制,不但讓眾籌透明化,讓所籌得資金的來源可被追溯,也減低了騙徒混水摸魚作出詐騙的風險。

當然,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不少涉港或涉港人對象的眾籌項目,會刻意被安排在總部設置在台灣地區或美國的眾籌平台進行,如涉及詐騙或洗黑錢違法活動,增加執法機構搜證和調查難度,同時,即使立案處理,也較難讓案件在香港法院審理。

眾籌活動其實是去中心化,把實體代理工作、下達指令和溝通程序省卻,募捐者和捐贈者可能是素未謀面的,只要透過付款便能達到網上眾籌項目的目標。當然也有人視之為一種供求關係和網上消費活動。說白了,眾籌也只不過是一種本港暫時未有監管、涉金錢交易的網上行為。

今屆香港特區政府強調「以結果為目標」,面對涉港(人和事)的眾籌活動或涉國家安全盲點,特區政府不能不作為,更不能坐視不理。網上世界並不是法外之地,應該同樣受到規管,如果眾籌項目涉公益活動或正常商業行為,則光明磊落,規管更是公開透明,保障公眾利益和眾籌活動各方的權益。預期,日後眾籌活動可仿傚現時社會福利署監管公眾地方的慈善籌款活動,申請方將要呈交眾籌活動明細、眾籌目的、籌得資金來源、捐贈者/贊助者資料等,此舉更將杜絕恐怖分子資金、販毒、洗黑錢及非法資金流向,讓每筆眾籌的資金募捐均有可供追查的書面紀錄,並作有效規管。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