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隊應為社區服務而非為KPI服務 文:文 武

颱風「小犬」襲港期間,剛成立的社區關愛隊已有行動,投入風後的清理善後工作,但在社交網絡媒體中,一些網民留意到,網上貼出的關愛隊行動圖片中,有專門的隊員負責舉牌,標示是哪個小區的小隊,引起社會議論。

據相關人士解釋,之所以要為關愛小隊的行動影相,還要有專人舉牌,是為了留下服務紀錄,呈交政府用作關鍵績效指標的考核。由於關愛隊才剛成立,尚未有制服,才有專人舉牌的做法。

政府為關愛隊訂立關鍵績效指標,要求關愛隊報告服務對象總人數或人次、關愛活動次數、探訪大廈類別等資料,目的是要確保關愛隊的服務能達至政府的要求。政府對關愛隊的服務水平有要求,訂立審核服務質素的績效指標,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不過,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將指標看得重於一切。

如果關愛隊的服務,變成只注重這些指標,就會出現形式化、表面化和刻板化的問題,這些指標也會變得空洞而無意義。擺一個姿勢,拍幾張照片,或例行公事地走訪一些家庭和大廈,在資料和數字上很容易滿足KPI指標的要求,不過,從市民的感受上看,就完全是另一回事。政府想要的是這些指標的數據,還是對有需要的市民的實質服務?

颱風過後,關愛小隊出動清掃街道的殘枝落葉、疏通淤塞的排水道,似乎已經成為必須向政府交差的「指定動作」。但這些動作是否真的有必要?颱風「小犬」襲港期間,雖然掛出九號風球及黑雨警號,但颱風造成的破壞並不十分嚴重,從關愛隊自己在社交媒體上張貼的相片中看,街面上的落葉也不多,又何須勞師動眾,幾位隊員一同清掃?

這種現象反映出一個問題,在關鍵績效指標考核的作用之下,關愛隊的行動似乎已經被「公式化」、「形式化」,只依照績效指標評核表的要求,而非從社區的實際需要推動關愛行動。

政府在總結新冠疫情的社區抗疫經驗之後,成立社區關愛隊,目的是要發動民間力量,提高社區治理水平、服務質素和社區動員能力,要讓關愛隊可以在社區出現危機,社區有服務需求時,可以及時作出反應,為有需要的街坊提供貼身的服務。這就要求關愛隊能自主因應社區的實際情況,主動作為,要有很強的應變能力和機動性,而非要把關愛隊都裝進績效指標的刻板模子裏。

關愛隊才剛成立,要求關愛隊一下子就做得盡善盡美,未免過於苛刻,也不切實際。不過,關愛隊確實需要認真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做好服務,從社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從社區居民的需求出發,真心誠意地服務社區居民,才能真正擔好關愛隊的職責,滿足社會的期望。關愛隊應為社區服務,而非為政府訂立的績效指標服務,明確了這一點,才能真正體現關愛隊的價值。

從關愛隊的一些現象看整個社會的治理,在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之後,走上重要管治崗位、參與社會治理的愛國者,需要更好地思考如何才能履行好自身的職責,協助政府全面提高社會治理水平。

一項調查顯示,逾六成受訪者對政治缺乏興趣,較去年同類調查上升7.4個百分點,其中,傾向建制派的市民也感到自己對政府的影響力下降。如果這項調查的數據反映的是香港社會的實際情況,那麼參與社會治理的各政團、社團和獨立人士,就應該思考一下,如何才能當好民意代表,履行好自己的重要職責。

文:文 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